第八百四十章 得國最正鬼子六(第1/3頁)
章節報錯
新朝就要有新氣象。
不管是愛氏大清還是賈氏大清,軍隊必須是皇帝陛下最忠誠的武裝力量。
所以,賈六覺得應該對軍隊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在形式上確定新的軍隊指揮體系。
為此,百忙之中的他抽空在辦公室草擬了一篇名為《欽定帝國將校制》的文章。
文章中提出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軍事變革,大清帝國有必要實行軍銜制。
軍銜制自古有之,春秋時有尉,漢唐時有將校,宋代有元帥,至前明有校尉。
軍銜本身更像是一種爵位授封,如明代的總旗、百戶、千戶實際就是一種軍銜,與具體擔任的職務無關,但所任職務又會相應參照其軍銜。
或高一級,或低一級,不會出現總旗出任副將、總兵高職。
大清開國以來,軍隊體制這一塊一直比較紊亂,尤其軍隊系統分為八旗、綠營,這就使得軍隊指揮系統更加複雜,軍官體系也是雜亂,遍地冗官,使得軍隊指揮效率極其低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清廷採用的辦法就是給將領加領隊、加參贊銜,以此明確將領指揮權。
這種做法,治標卻不治本。
隨著時間推移,各項弊病就跟陳年老痰一樣堵得軍隊喘不上氣來。
而且對於將領的任命,往往出自皇帝心意,這就導致很多十幾歲的八旗子弟驟躍為大軍統帥,不利軍隊的良性發展。
如明亮、如福康安、如豐升額等,都是沒有任何行伍經驗就被乾隆委以重任,這不僅讓軍隊面臨重大危機,也堵死了很多優秀將領的晉升通道。
那麼,就有必要針對性推出軍銜制這一良藥,以從根本上理清軍隊自上而下的諸多弊端,使得軍隊總體效率提高,戰鬥力也隨之提高。
賈六擬定軍銜制推出後,軍官俸祿也將分為職務俸祿,軍銜俸祿、特殊津貼、生活補助四大塊。
如此,不僅能讓軍官清楚自己應該拿多少錢,也能讓朝廷的軍費開支變得相對透明。
不過他起草的軍銜制並沒有什麼新意,無非是將、校、尉三級。
將級為上將、中將、少將。
校級為上校、中校、少校。
尉級為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品級方面則依九品制確定,上將為一品,少尉為九品,不設從品。
這一調整區別於文官,有很大不同。
原因是賈六希望他領導下的大清軍隊比舊大清軍隊富有朝氣,如果繼續設定大量從品官銜,除了增加軍隊太多冗官外,對軍隊本身的作戰與指揮並無大的益處。
上將為一品,已是品級最高,再有功勞,則要相對授以爵位。
王公侯伯。
這一塊,賈六當然也要相應設計,既保留傳統,又有一定創新。
不然,怎麼能顯出他這個皇帝與老四鬼子的區別。
制度設立一隻筆隨便寫寫就可以,甚至一拍腦袋就行,大差不差就可以。
可誰任上將,誰任中將,誰只能當少校,那就大有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