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睿親王是個賊(第1/2頁)
章節報錯
超時是超時了,但看起來似乎比中央軍要好一些。
因為中央軍那裡僅僅是開撥就出現了問題。
內務府包衣營有隊士兵拒絕出征,在上官威逼之時竟一鬨而散棄營而出。
事後統計,逃走士兵多達百人,僅僅抓回了十三人。
雖然此事被鈕倫保壓住不報,將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但還是傳到了祖應元這邊。
對此,他只是笑了笑。
因為他知道,鬼子六的黑手已經啟動了。
關於清軍即將大舉進攻黃州的訊息其實早在湖廣綠營開撥第一天就走漏了,因此祖應元估計黃州境內的興漢軍必定會以黃安城為中心,組織一次大規模的阻擊戰。
要知道黃安可是黃州城最北端的門戶,清軍一旦佔領此地,既可以南下直接進攻黃州城,也可以東進掃蕩黃州府轄各縣,完全孤立黃州城。
理論上,哪怕攻不下黃州城,只要能壓得城中守軍不敢出來,也變相達到了切斷武昌同黃州以及東邊九江的聯絡。
故而,祖應元估摸一場惡戰避免不了。
如何在這場惡戰中儲存實力,儘可能的把“友軍”一一送走,是個不小的工程。
可讓祖應元沒想到的是,黃安竟是一座空城!
興漢軍完全放棄了這座城池。
雖不知道興漢軍為何不守黃安,祖應元還是讓士兵在城外放了一通火銃,並打了幾炮,然後象模象樣的向協辦大學士報捷。
得知黃安已下,鈕倫保喜出望外,親自帶領歸其指揮的圓明園護軍營趕到黃安,兩天後另兩支八旗中央軍也陸續抵達黃安一線。
一支是4000人的內務府包衣營,一支是3000人的火器營。
內務府包衣旗又稱“上三旗包衣護軍營”,雖是包衣出身,但同樣隸屬八旗中央軍,營兵於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包衣馬甲選拔。
標準除了能騎馬拉弓外,就是必須乃“遼人”。
也就是營兵祖上只能是太祖太宗時期就歸順大清的漢人。
此類漢人在清廷眼中的忠誠值甚至在蒙八旗之上,故而乾隆裁撤漢軍八旗時也要求先裁“本系漢人”,“遼人且後”。
內務府管轄的“遼人”後裔地位也較漢軍、蒙古為高,甚至下五旗滿洲也有所不及。
自聖祖康熙朝以來,包衣出身的重臣督撫約佔五分之一,可見朝廷對“遼人”的重視。
指揮內務府包衣營的滿洲正黃旗出身的護軍統領巴達瑪,此人曾祖父便是滿洲第一狀元,曾做過兩江總督的麻勒吉。
火器營前身是駐防綏延的八旗兵,後奉密旨進京平亂,在時任九門提督的睿親王撮合下獲得入京編制,整營改編為火器營。
管理大臣是原綏遠駐防八旗參領伊爾登。
各部清軍陸續抵達集結地後,鈕倫保以專理軍機的協辦大學士身份召開軍前會議。
會議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攻取黃州城。
祖應元提出兵分兩路,一路攻擊麻城後向羅田進軍,之後轉向西南攻打黃州城。
一路由黃安直接南下攻打黃州。
如此部署,一是可以分散黃州境內的賊軍;二是可以東西合圍黃州,減少攻城難度。
圓明園護軍總統大臣索諾木策凌卻認為應當先攻取麻城,因為據細作探明麻城駐有賊軍一個師並一個旅,有賊三五千人,是黃州境內僅次於黃州城的重鎮。
若不能一舉拔除,麻城以東的賊軍各部必然蜂湧而至,屆時不僅會讓清軍困頓於麻城,也會對南下攻擊黃州的清軍構成側翼危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