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自絕於大清!(第1/2頁)
章節報錯
甘肅的事情,雖說馬三更講的很嚇人,但實際情況賈六還是有數的。
遠遠談不上禍國殃民,最多就是一個欺騙朝廷。
說起來,他個人比較欣賞前甘肅佈政、現浙江巡撫王亶望,一來這人夠坦率,第一次見面就道出“做官就是做生意”的真諦。
擱一般省級官員,哪個敢把這真話講出來?
其次,老王乾的那些事跟禍害百姓沒有關係,就是有,也不多。
誠如當年酒席上老王那句大實話:“窮人,能有幾個錢?從他們身上榨油水,一掙不到幾個,二來還落個罵名,實在是不值當。所以我做官就一個原則,要弄就弄有錢人的。”
在這一原則下,老王在甘肅從事的買賣主要針對的就是有錢人,或者說有需求的客戶。
搞有錢人風險比搞窮人要小的多,因為有錢人顧慮太多,他們對於官員的畏懼遠比窮人要大的多。
哪怕受了騙,捱了欺負,也是能忍就忍,不到破家滅門,他們多半是不會鋌而走險的。
“咱們當官的寧得罪百個富人,莫得罪一個窮人。”
王亶望總結出來的這個道理,賈六認為應該歸納於真理一類。
當官的但凡能把這個真理完全領會,那他再差也是個青天老爺。
可惜,世上當官的往往領悟不了這個道理,反其道而行之,結果就是丟官去命。
賈六慶幸自己是完全掌握這個真理的,所以他才能有今天的高位。
馬三更反應的情況無非是甘肅米捐和謊報災情。
捐監說白了就是批發文憑。
手上有兩錢,又想鍍個金的,便到王大人這裡買文憑,本質上各取所需,沒什麼好詬病的。
後世不也有好多有錢的土包子跑名牌大學上個培訓班,拿個商學院畢業證書麼。
在職的大小幹部也弄個函授文憑呢。
課也不上,文憑怎麼來的?
上下五千年,一個道理。
往大了說,這也是大清國策,朝廷自個光明正大的賣官賣爵,憑什麼不許下面人也賣呢。
別的不說,要是批判老王賣文憑,那公然和吏部尚書阿思哈勾結,把大清官都賣到乾隆五十六年的睿親王,又是什麼貨色?
作為一丘之貉,賈六當然不能因為馬三更的告狀,就要啟動對甘肅官場的大調查。
一來,他才剛剛對陝甘綠營動手,哪有時間和精力把手伸到甘肅去。
二來,王亶望這個浙江巡撫是目前賈六在東南的唯一合作伙伴。
所以甘肅的桉子要是事發,必然牽連這個東南小夥伴。
還指著老王在杭州發出響應睿親王篡位的豔電,怎麼可能把人給拱了呢。
至於王亶望謊報災情騙取戶部補助款,也是可大可小。
你不騙,這補助款照樣也用不到實處去。
沒甘肅,就沒山西、福建、江蘇了?
大清就一個王亶望?
紀副主任完全不瞭解背後的隱情,張口就來,竟想借機掀起大桉,良心大大滴壞了。
還真有點壞。
紀副主任覺得自己這個兵部侍郎完全有資格接替勒爾謹,成為大清的督撫重臣,這樣一來能更好的為王爺服務,二來也能光宗耀祖嘛。
真叫他如了願,湖廣總督加陝甘總督、直隸總督,天下九大封疆三分之一都甘願拜在睿親王褲衩下,也是盛景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