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要打(第1/2頁)
章節報錯
紀昀實際並沒有見到正主,也就是賈六的丈人、興漢軍統帥顧師道,而是見的顧師道的侄子顧明遠。
此人是顧師道兄長顧師文之子,與媛媛是嫡叔伯兄妹。
換言之,就是賈六的大舅子,其子克清的舅舅。
不過這個大舅子很有些本事,在興漢軍內部隱然就是二代領袖,極得那幫從金川衝出來的明朝遺民支援。
當初興漢軍在重慶雲門取得的大捷就是顧明遠在一線指揮。
後來衝出四川攻入湖廣,也一直是顧明遠率部衝殺在前,並且其非常注重和湖廣民間社團分子的聯絡。
攻掠湖廣期間,往往興漢軍的人馬還在百里之外,他們的使者卻已經和當地的社團分子取得聯絡,於暗殺、策反、內應這一塊很有成效。
在社團分子丘八等人的建議下,顧明遠大力招募長江沿岸的漁民組編興漢軍的水師,為後來攻破荊州滿城奠定了基礎。
奪取武昌後,顧師道放手讓侄子明遠建設興漢軍水師,在顧明遠的主持下,興漢軍的水師如今擁有大小戰船四百多艘,兵員多達兩萬餘,儼然已經是長江中游一霸。
當然,這其中的功勞除了顧明遠重視水師發展外,也與清軍的洞庭湖水師集體降敵有關。
顧家第三代顧安率部攻掠湖南得手後,顧明遠的建議叔父顧師道整編了興漢軍各部,組建了十二個軍。
此外二線部隊(地方守備)零零散散加起來也有十幾個師近三萬人,這些二線部隊戰鬥力不高,兵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都是本地的鄉勇團練,甚至是道門和土匪,但勝在人多,對於興漢軍的地方統治起到了不小臂助。
主力部隊的兵員每軍在八千到一萬三之間不等,戰鬥力各有不同,其中第二軍、第四軍、第六軍,第十軍包括水師部隊,大約七萬餘人在顧師道侄孫顧安、經略巴延三指揮下正在攻打安慶。
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八、第九六個軍則於湖北抵禦清軍。
第十一、第十二兩個軍在湖南、江西機動,兩個軍除了肅清湘西部分殘餘清軍外,主要是承擔對贛州的作戰任務。
除第六軍的周林旺、第七軍的馬大元、第九軍的郭廣德外,其餘九個軍的軍帥都是興漢軍的嫡系,包括駐防安陸的丘八第三軍。
軍隊的整編使得興漢軍整體實力上了一個臺階,加之陣斬了清定西將軍豐升額,取得了第二次武昌大捷,一時之間興漢軍的勢頭很是高漲。
降過去的原清湖廣總督陳輝祖更是獻策揮師東下奪取南京,祭拜孝陵,仿當年明太祖揮師北伐,這無疑讓興漢軍內部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不少人已經忘記他們是怎麼被清軍圍著打了百年,一心只想光復漢室江山,並對此持積極樂觀姿態。
如此,一心丟擲橄欖枝的賈六自是不受人家待見。
對此,賈六其實是有點數的,但他沒想到大舅子顧明遠竟然不許他的使者前往武昌會見他的叔父顧師道。
換言之,這個大舅子有點自作主張,架空了賈六的岳父,並且將與妹夫之間的聯絡一刀給斬斷了。
有點六親不認的感覺。
顧明遠本人對於清廷無疑是十分痛恨仇視的,除了金川明朝遺民同滿清百年血仇有關外,也與顧家世代抗清、滿門忠烈有很大關係。
不過,最終促使顧明遠拒絕同“妹夫”和談的關鍵原因在於另外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賈六的老熟人呂元廣。
當年的呂千總現在搖身一變已經成為興漢軍第一軍的軍帥。
也正是在呂元廣的勸說下,顧明遠沒有允許妹夫的使者去武昌,並提出一個妹夫那邊根本不能接受的條件——交出乾隆。
呂元廣為何不想同大清的大將軍王談?
原因是他曉得這個大將軍王水份太大,根本就是個貪生怕死之輩,而且壓根不會打仗,屬於完完全全的一個廢物。
既然如此,何必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