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什麼都可以談(第2/3頁)
章節報錯
同樣吩咐紀昀擬軍令給王福等川軍諸將,大意仍是大將軍王未至不可草率動兵。
幾天前,四川總督博老丈人、四川巡撫李會長都派員前來祝賀會長加冕為大將軍王。
在表達誓死擁護大將軍王之餘,二人也提出不可再讓興漢軍繼續坐大,尤其是不能讓他們順江東下攻佔南京,不然真是尾大難制,甚至會成為大將軍王乃至共進會最大的敵人。
賈六對此還是警醒的,當年李成梁在遼東養寇為患,結果養出個大清朝。
他這邊可不能真把明朝給養活了。
地盤越大,兵馬越足,人心便會不古。
為了爭取岳父顧師道和內侄顧安的合作,他已讓人去保定請妻子媛媛帶兒子克清前來軍中,期以親情打動已經從小作坊升級為大企業的顧氏集團。
在一箇中國、一個皇帝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
只是媛媛那邊說克清染了風寒正在發燒,郎中說天寒地凍不宜遠行,所以只能年後開春再前來湖廣。
隨手去翻看桌上另一堆公文密函,未幾,眉頭微皺,很是不快將手中密函丟給紀昀:“這個朱紹功是哪個?延恩侯又是什麼東西?”
“朱紹功?延恩侯?”
紀昀不解,忙拿起密函來看,發現並沒有落款人,也沒有相關單位的公章,就是說不知道是從哪裡發來的。
但密函上方左側有一個小小的“共”字銘記,猜測可能是會內訊息來源。
半個月前,賈六在途經洛陽時親自設壇接引紀昀加入共進會,這是繼阿思哈、奎尼、金簡、恩明之後又一位加入共進會的部級高官。
不知來源的密函內中說了一件事,前番降賊的湖廣總督陳輝祖正在勸說賊軍擁立一名叫朱紹功的後人,據說這朱紹功乃是朱明後裔,延恩侯一族的。
延恩侯是哪個,紀昀當然知道。
“王爺,這個延恩侯乃雍正朝所封一等侯,第一任延恩侯朱之璉為明太祖十三子代簡王朱桂後裔,先帝為表示我大清的仁政和大度,特命朱之璉為延恩侯,負責明孝陵祭祀事宜,同曲阜的衍聖公一樣都是世襲。”
紀昀還說這個朱之璉享受了抬旗的隆恩,由下五旗的鑲白旗轉入上三旗的正白旗。
現任延恩侯朱儀鳳是朱之璉的重孫,父親是朱紹美,所以根據密函內容推算,那個朱紹功可能是現任延恩侯朱儀鳳的叔叔。
可能是嫡親,也可能是旁系,究竟什麼關係,還需再探。
賈六不太相信延恩侯真是朱明後人。
據他所知,康熙那會連個七十多歲的朱三太子都給砍了,搞得朱明後人紛紛改姓,誰也不敢說自己是朱明後人,因為一暴露身份就會滿門被抄斬,因此這個朱之璉弄不好是雍正捧出來迷惑人心的假朱明後人。
對此,紀昀也說不好,感覺應該是真的。
雍正爺確如他自己所說,是個坦坦蕩蕩的好漢子,不會造假。
“王爺,若那邊擁了這朱紹功為帝,於我大清,於王爺都是有弊無利啊,萬一攻破安慶佔了江寧...”
自古反賊成事前提,必是擁有大義,也就是能蠱惑人心。
興漢軍的底細實際是小金川的明朝遺民,這些人到如今還奉朱明為正統,因此不排除這幫人真的擁了那朱紹功為帝。
雖然大清開國已經百年,但朱明於百姓心目中的影響還是很重的,尤其是南方地區反清復明思想極其嚴重。
近些年來各地屢屢爆發的民亂,背後都有反清復明影子,如前番山東的教亂,如今臺灣的戰事。
小金川那邊更是明朝最後的根據。
當初大軍攻緬,也是因為緬甸軍中有不少前明晉王李定國後人,這些人慾藉助緬甸軍力北伐中原,所以朝廷必須派軍出國門討伐。
故紀昀認為興漢軍真的擁了那朱紹功為帝,絕對能在南方掀起一股反清復明浪潮。
眼下前線吃緊,江西的丟失讓長江下游的安徽直面賊軍壓力,且聞賊軍已圍安慶長達個把月,雖江寧將軍嵩貴已經領軍前往增援,但明眼人都知道安慶之戰關係甚大,一旦失陷,意味南京那邊再無兵可守。
態勢一如國初海賊鄭氏入寇長江。
萬一賊軍攻破安慶兵臨南京,拜了孝陵,怕是長江以南盡要變色。
那個朱紹功於南京登基,不就是第二個朱元章麼。
因此紀昀建議應該立即給興漢軍方面發起外交照會,強烈抗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