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王日理萬機,出征在即,自是沒有空親自去給帶子兵們上課,做勞什子思想動員工作。

故充分放權給下面人,讓他們自由發揮。

自古思想工作無非兩個辦法,一是耐心引導,二是棍棒教學。

從長遠來看,耐心引導效果最好。

從短期來看,棍棒教學更勝一籌。

不過大將軍王也注意到營中出現大量自己的泥塑,說是丁副主任的意思,用於加強包括宗室在內的八旗子弟愛國思想教育工作。

對此,賈六原則上是不同意的,他一直強調不要過於突出他,就是不允許搞他的個人崇拜。

“最近有人講本王是大清英雄,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難道除了本王外,咱大清就沒英雄了?”

“還有,你們把本王塑像同太祖太宗們並排放,這個會不會刺激到一些人?從而在本王出征以後在皇上那裡進本王的讒言?然後搞什麼十二道金牌把本王召回來?”

“......”

賈六有太多的顧慮。

“當今天下,試問何人能稱英雄!”

“數風流人物,還看王爺啊!”

“皇上真要弄什麼十二道金牌,我等就保著王爺殺進紫禁城!”

“江山輪流做,怎麼著也要輪到王爺了!”

“沒有王爺就沒有我等今日,王爺真要不肯再進一步,那我等也只好把王爺架上去了!”

“......”

在眾人誠意滿滿的反覆勸說下,以及自己的確是大清唯一英雄的現實面前,再三思量之後,賈六終還是聽從民意由他們去了。

只是強調不要太過份,不能因為抬高他就要貶低大清的列祖列宗。

因為他目前還沒有找到任何法理上自己可能姓朱的依據。

所以,短期內,愛新覺羅的皮還是要披的。

至於什麼言而無信,收錢不辦人事的指責,王爺本人並不知情。

都是下面的人曲解王意。

再說,收上來的錢又不是王爺自個拿家用去,全是貼補在這次出征的。

別的不說,八旗將士的開撥銀總要給吧。

雖說不多,一人只需五兩,可這麼多人下來,十幾萬兩總是要的。

這錢朝廷是不給的,大將軍王又不能自己出錢,所以只能宗室自籌了。

同時,王爺本人是堅決不允許反戰、厭戰情緒蔓延的,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這次出征事關大清存亡,不管是宗室子弟還是八旗子弟,人人都要爭當嶽武穆。

誰敢反戰厭戰,畏戰怯戰,誰就是大清的千古罪人!

內務委員會正在完善戰場軍紀條例,對於反戰畏戰的宗室子弟,輕則開除宗籍發四川勞役,重則就地槍斃。

為了表示自己與賊兵誓不兩立的決心,賈六更是手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命人用長幡置於自己的正黃大纛邊上。

不管他走到哪,正黃大纛就到哪,同時“精忠報國”的長幡也跟到哪。

不是“越是沒有越要強調”的意思,而是真就是這樣想,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