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話也能收到接近三石,350斤往上一點。

取平均值,每畝產量應該在370斤左右。

如果今年產量總體減少四成,那一畝地只能收220斤左右。

這個產量是非常駭人的。

賈六前世時由於化學農藥這些科技的輔助,水稻產量能達到1200斤往上,年成好甚至能收到1500斤。

當然,主要是平原地區,其它地方通常是對半腰折。

小麥的話,有1000斤就是高產量了。

也正是因為科技,才讓中國人民徹底吃飽飯,告別忙時吃幹,閒時喝稀的苦日子。

所以要感謝科技,而不是端起碗來吃飯,放下快子罵娘。

現在的糧食產量,那真就是極度危險的,萬一減產屬實,後果更是嚴重。

顧不得多想,賈六立即對周圍村莊展開隨機調研,發現大多數家庭的人口不是五人,就是六人。

也就是一對夫婦供養三到四個子女。

不包括老人,老人一般都是自己種幾三畝地,實在種不動了輪流平均在兒子家過,或專門在一家,其餘子女給予糧食補貼。

子女多,其實跟傳宗接代這個思想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因為沒有措施。

有兩家子女更是多達九個,十個。

賈六隻能取平均情況估算。

按一個人一頓吃四兩飯算,一天兩頓就是八兩,一家五口一天就得四斤米,一年需要1400斤米,就是一個家庭至少需要種五畝地才能保證一年口糧最低需求。

卻不包括上交國庫的田稅,以及府縣的各種苛捐雜稅,以及其它需要拿糧食換取的生活物資,如油、鹽、菜肉、穿的衣服、鞋子、農具什麼的,所以一個家庭至少要種十畝地才能保證一家老小不被餓死。

想發財是不可能的。

這還是照年成最好時的糧食產量計算。

現在京畿以東地區因為天氣原因造成莊稼減產,意味下半年至來年開春之前,京畿以東諸府肯定會有糧荒。

如果不妥善處置,弄不好就會餓死人。

不死人,是賈六對官員的最低要求。

出了這種事,那就得殺頭,不是你地方官員說工作不到位就能搪塞湖弄過去的。

正與丁慶等商量如何提前預防有可能到來的糧荒,確保直隸大開發不會受到影響時,賈六又得到了一個讓他意外的情況說明。

就是他剛才交談的這些農戶,實際都不是田主,而是佃戶。

原因是京畿以東地區數府的所有土地,都在國初叫八旗圈了去。

因此,在京畿以東地區的原土地主人要麼當了旗人的包衣,要麼就是成了旗人的佃戶。

佃戶,就得額外再交一份糧食給主家。

這就使得賈六先前心中模擬的糧荒圖被徹底推翻,一個五口之家想要在這片土地生活下去,他們至少要耕種15畝地才能勉強活著,連帶著這個糧荒根本等不了年底,很有可能會在入冬之後就爆發。

“大人,如果整個京畿以東地區糧食收成都跟這地方一樣,那卑職建議馬上由省裡調集糧食於諸府州縣囤積,一旦糧荒,可以平價或低價或賣,或借於災民,使他們能夠度過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