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做官難,做大官更難(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初賈六讓奎尼去打點宗人府,以便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將賈佳世凱錄為愛新覺羅世凱,如此順理成章獲得大清帝位的法定繼承權,從而減少奪清的內耗,為和平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專案,賈六給奎尼的活動費就一萬兩。
但在漢人出關這個專案上,他卻一次性拿出四萬餘兩供阿密達活動,收買拉攏關外包括盛京將軍、寧古塔都統、吉林將軍、烏里雅蘇臺都統在內的所有八旗要員。
圖的是什麼?
還不是想在千里長堤上扒個口子,讓漢人能夠大規模湧往關外麼。
畢竟大清朝這會人口將近三億,而關內可耕種的土地就那麼多,時不時的民變起義,除了反清復明思想外,就是人多地少這個困攏中原王朝上千年的老問題。
關外良田沃野千里,物產更是豐富,容納上千萬人口完全不成問題,也能極大程度緩解關內因為土地緊張引發的各種衝突。
尤其是直隸這個賈六重點開發區域,可是半點也不敢鬧出民變來。
故而,必須開個口子,將直隸地區,包括山東的貧民有計劃的往關外疏導,再配合工業、通商消化土地剩餘人口,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如此才能確保直隸大開發能夠如火如荼開展下去。
要不然,碰上個災年,大量流民一起,賈六的工業化肯定會受到影響。
和平的環境,才是決定一個國家起飛的基礎。
去年山東的教亂說白了就是民亂,要是今年再來一次,賈六的投資肯定要打水飄。
為了平定山東教亂,山東地方開支就多達幾百萬兩(包括被國泰、於易簡貪汙的兩百萬兩),清廷國庫同樣也開了三百萬兩之巨。
此外河南、直隸、天津三方也都陸續投入了一大批資金,漕運中斷的幾個月給清廷造成的損失也多達二百多萬兩,前前後後把賬一算,連十全武功都排不進去的山東教亂就耗銀過千萬兩,這要是再來一兩次,誰受得了?
賈六在山東招兩鎮兵,不就是害怕山東的流民青壯會再生事端,戰火一生,首當其衝的就是隔壁鄰居直隸,包括山東眼皮底下的天津。
難啊,做人難,做官難,做大官更難!
有時候,賈六挺想回到過去,就是他當藍翎長、前鋒校那會,帶一兩百人吃吃喝喝,沒事搶搶運鈔車,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殺人滅口,如何把賊贓變現,如何討好巴結上級,哪像今天這般竟然操心到自己都掉吊毛呢。
沒法子,時代的車輪硬是把他滾到了封疆之首,對錢已經沒有興趣的他,不做這些事別人就會惦記他的錢了。
漢人出關的事,現在還得披著各式外衣,不能明著來,與之還要配套一些“拘束”政策,以應付所謂漢人不得出關的國策。
然而只要這個口子開了,不管是以什麼辦法形式開的,那再想將這個口子合上就難了。
只要關外的旗人適應關內來的漢人聚居生活、買賣耕作,從上到下的八旗要員們都跟賈六成了利益共同體,那賈六相信最多十年,他就能讓東北大地時隔百年再次恢復漢姓。
不敢說恢復萬曆極盛時期的遼東六百餘萬的漢人總數,先恢復一半,在數量上重新壓倒旗人是不成問題的。
有人,後面的事就好辦了。
相關事務對接和後續工作,賈六交給辦公室副主任丁慶主抓,並將此專案同鋼鐵廠、天津港、軍工廠一同列為四大攻艱專案。
“這個專案非常重要,意義也非常重大,關係我共進會將來能不能掌控關外,也關係我個人的前途,所以,你要全力以赴,排除萬難,將這個滲透的大專案給我搞好!”
賈六對丁慶是十分看好的,暗示丁慶把這事給他辦成功,將來首任遼東巡撫就是丁大人了。
“明白,卑職明白!”
有二十多年刑偵經驗,並跟隨賈佳大人快三年的丁慶對於滲透的理解,那是超乎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