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老徐,要支援我的工作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於對主人的尊重,賈六這個總督沒有坐主位,而是同徐績對面而座。
說起來,他和徐績不僅是共同貪汙、挪用軍餉、謊報軍功、私分漕糧(銀)的狗官隊友,也是正兒八經的八旗老鄉。
因為徐績也是漢軍正藍旗出身,京裡的老宅離賈家隔三條衚衕。
甚至徐績入仕和賈六走的都是同一條路子——捐納。
不同的是,徐績出手就給自己捐了個正六品的通判。
賈六則是給自己買了個正九品的藍翎長。
也就是一個起步是局級,一個大概是村副主任。
當然,徐撫臺同賈總督也是同出身卻不同命。
從六品局級幹部走到從二品的部副高官,徐撫臺用了三十年。
賈總督從村委會副主任走到部正高官,只用了三年。
這個速度,在乾隆朝高官當中,屬於一流了,僅次於頂流那十幾個阿飄,以及在排隊的死鬼豐升額。
陪同的官員天津方面還有通判王某、長蘆鹽政蔣某、總兵官葉清等人。
總督這邊則是辦公室主任楊植、副主任丁慶,副將保柱等人。
會場佈置也是照總督辦公室提出的要求進行佈置的,就是對排而坐,中間用三張八仙桌拼成一個長方桌。
桌上墊乾淨桌布,擺放茶碗,紙筆等物。
看著簡單而又不失優雅。
《大清日報》的幾名記者則在會場右側,就是大門口那邊一人一隻凳子,現場記錄現場寫稿,以求做到報道的時效性與準確性。
儘管十分不習慣這種會面方式,身為主人的徐撫臺還是竭力讓自己適應賈佳大人的安排,並努力在臉上掛滿親切又不失和藹的笑容,以便總督大人一手創立的《大清日報》上對自己的形象能夠有正面報道。
開辦已經數月的《大清日報》在總督衙門以及佈政衙門的強力推薦和行政推廣下,現已成為直隸全省大小官員辦公桌上必備的報紙。
天津這邊自也不例外。
為了支援賈佳大人於直隸的新政,上個月徐撫臺就指示相關部門提高《大清日報》訂購量,將原先的4000份提高到15000份,並撥專款於天津的各州縣修建報亭,以求能讓總督大人的聲音及精神更好的傳達到天津軍民耳中。
在知道總督大人即將前來天津視察後,徐撫臺更是要求不屬於天津管轄的驛站也必須訂購《大清日報》,同時要求天津各地的大小行會也必須訂報,將訂報數量同行會管理、績效掛鉤。
比如糞行領到的訂報數是一百份,但如果糞行真的就訂一百份,那糞頭就得換人。
至賈六抵達天津,《大清日報》於天津的發行量創記錄的達到了三萬一千餘份,是保定、大名、河間、正定四府總和。
對此,賈六是十分高興,並高度評價天津巡撫徐績,認為這位老同鄉是講政治、懂政治,也是與時俱進的優秀官僚,是他可以完全信任並能放手合作的有識之士。
不是那種死氣沉沉,一成不變,完全不與世界接軌的腐朽老滿。
賈六在大沽水營親自寫了一篇名為《改革春風吹滿地,天津軍民真爭氣》的報道,內中對徐撫臺就有重點突出。
不過這篇稿子現在還沒有刊發。
能不能發,什麼時候發,就看今天這場會談成果了。
如果談崩了,另一篇名為《誰是大清的敵人》就會出爐,矛頭直指徐績,與之配合的就是彈劾徐績的奏章。
報紙除了宣傳,指導作用外,也是打擊反大清分子的利器。
什麼是反清分子?
答案只有一個——反對賈佳大人就是反對大清。
兩世為人的賈六對此是靈活運用的。
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讓《大清日報》以號外形式發表關於乾隆到底是滿人還是漢人的追蹤報道,讓已經塵埃落定的乾隆身世迷團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不過現在看來,徐績還是很務實的。
喜歡錢的官員對於如何來錢都是感興趣的。
不談別的,僅徐撫臺對《大清日報》的重視,便能看出這位正藍旗老鄉清楚新任直隸總督的份量。
身為巡撫,又是京師門戶的一把手,年前京師到底出了什麼事,徐撫臺想必應該瞭解的一清二楚。
各地對《大清日報》的重視,符合賈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