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這生意,有搞頭(第1/2頁)
章節報錯
票選帽子王?
栓柱被少爺這個大膽想法驚到,但細想好像本來就是如此。
因為,這就是大清的“國議”制度。
無論是太祖時期的八大貝勒議政,還是太宗早期的四大貝勒議政,以及後來的議政王大臣會議,都是國議制度的體現。
後來聖祖康熙爺為了大權獨攬設了南書房,雍正爺搞了軍機處,這才讓國議制度名存實亡。
但不管是從形式還是從人心角度,國議制度才是大清最好的制度。
重在參與嘛。
以前議政王大臣會議除親王、郡王、貝勒參加議政外,貝子及公也能參加。
各部滿蒙尚書列為議政大臣,內大臣、御前大臣、甚至侍衛,王、貝勒府的長史、旗下閒散都能列為議政者,這就讓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和地位直線下降,說句難聽點的就是沒了逼格。
結果自然是大權在握的南書房、軍機處成了大清帝國權力的核心,議政王大臣會議從此澹出歷史舞臺,連議政大臣都成了官員退休前的榮譽加銜。
賈六的意思,既然京裡圍繞帽子王的爭奪開始白熱化,老富和色大爺又不能乾坤獨斷,那就果斷重啟國議制度。
如此不僅能解決帽子王花落誰家的問題,也能進一步團結滿洲、蒙古、漢軍,包括地方實力派,從而再一次削弱乾隆這個傀儡皇帝的影響力。
人的意識和思想是隨著習慣來定的。
當官員們習慣了大事小事沒有皇帝,那這個皇帝就真的可有可無了。
賈六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始培養這個習慣。
老富和色大爺如果聰明的話,就絕對不會反對重啟國議制度,因為這是一次能讓他們更加名正言順把控朝廷,消化勝利果實的大會。
既然重啟,那肯定要正規化。
首先就是提高與會人員的逼格,讓這個大清國議制度脫胎換骨重新成為大清的最高決策機關。
“宗室這一塊,只能和碩親郡王、親王、郡王、固山貝勒才可以列會,其他人等一律不得參會。”
賈六親自口述關於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參會人資格選拔問題,僅這一條,就將絕大多數愛新覺羅宗室排除在外。
確保大會不會成為皇族大會。
不過即便如此,能夠出席大會的愛新覺羅保守也會有四五十人。
沒辦法,誰讓愛新覺羅家能生呢。
他賈六殺都殺不絕。
前世老有人說前明藩王跟豬似的能生,實際上最能生的是愛新覺羅。
翻翻他們的族譜就知道了。
好比色大爺祖上安親王嶽樂就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外加二十多個女兒,兒生兒女,女生兒女,子子孫孫無窮復也。
不實際比對明清宗室人口問題,張口就說大清沒宗室人口問題什麼的,不是蠢蛋就是蠢蛋。
“京官中,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內大臣、滿漢尚書、侍郎可以列會,其他人不可以參會。”
初步匡算,符合這個條件的京官也有六七十人之多,光六部就有12名滿漢尚書,12名滿漢侍郎了。
“地方官員中,只能總督、巡撫有資格列會,另外將軍、八旗各都統也可以參會...直隸乃是大省,佈政亦可出席...具體名單由阿思哈擬定,他是吏部尚書,哪些人能參會,哪些人不能參會,比我們清楚。”
這條操作空間就大了。
名義上總督巡撫可以參會,但實際上除了北邊幾省的督撫有時間趕來,南方各地的督撫哪有空來啊。
更別說湖廣那邊都打成一鍋粥。
所以,能夠進京參會的除了賈六這個直隸總督,就是天津巡撫徐績,山東巡撫國泰,河南巡撫、山西巡撫,還有誰能來?
而這幫巡撫大人們,徐績和國泰肯定是站在賈佳大人這一邊的,河南巡撫和山西巡撫賈六不熟歸不熟,可他卻是給二位送過禮的。
雍正墳裡扒出的東西,那兩位可是都收了的。
將軍,大清這會除了豐升額這個定西將軍,就沒別的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