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賈六對技術人員的尊重肯定是發自肺腑的,絕不是虛情假意的演戲,因為他知道技術才是社會革新的第一生產力。

技術,也是掌握財富的唯一密碼。

可能有所偏頗,但賈六認為讀萬卷書,行千里路,不如一個大工對社會更有價值。

傳統讀書人作為“士”,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於社會進步毫無用處,因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君親天地師,說白了就是“官本位”思想。

學而優則仕。

讀書,不是為了社會發展,不是為了興國強兵,不是為了百姓富裕,而是學習如何管人,以及如何被管。

這一思想在賈六前世某段時間被狠狠抨擊過,可惜人亡政息,結果就是官僚主義繼續橫行,搞得整個社會始終圍繞“官本位”發展,從而引發諸多弊端。

某地有個笑話,新女婿要是有個編制,丈母孃歡喜撩動秀髮,老丈人都識趣出去釣魚。

雖是笑話,也不難看出官本位思想哪怕在幾百年後都根深蒂固。

然而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確是技術。

可惜的是,技術人員從古至今都是不入流的存在,在科舉制的今天,技術人員更是不可能出將入相。

原因是沒學歷。

思想人文這一塊,賈六肯定捍動不了,因為他連一套可以對捍儒家思想的體系都搞不出來,但他可以在自己的地盤將科技人員作為主要扶持物件。

也就是實用主義。

官職、金錢、名利.

只要科技人員能夠為直隸帶來財富,賈六不吝嗇封賞。

這要是誰能給他把電燈電話弄出來,皇位讓給人家坐坐都可以商量一下。

凡事,都可以談嘛。

其實這些只要賈六以總督衙門名義發個文就可以,或者讓二姐夫高德祿代表他,為何親自上陣,如同賣力表演般搞出這場大秀。

因為,他了解一句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為封疆之首的直隸總督,直隸這個地界上任何官員的晉升都捏在他賈六手中,如此,這幫人想要發達,想要往上爬,就得揣摩賈大人的意思,就得照賈大人的心意辦。

辦得好了,升官發財。

不好,後果自負。

可以肯定,今天的事傳出去後,直隸必將掀起對技術人員重視的風潮,那些可能壓根不瞭解什麼是工業的官吏們,也會認真的閱讀《大清日報》近期推出的何是工業的解讀。

好比賈大人要鍊鋼,那各地只要有條件的地方,肯定會出現大大小小的鋼廠。

這就是賈六樂意看到的。

宏觀層面上他只要把度掌握好,讓工業鍊鋼不演變為全民鍊鋼就可以。

就是凡事有一個度,雖然急於求成,但也不能違背客觀經濟定律,以及民生實情,不顧現實的去超英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