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預備立憲好像是九年,賈六猶記得九年計劃中最後三年是專門針對教育普及的。

即第七年要求百姓識字者要達到百分之一;

第八年百姓識字者達到五十分之一;

第九年百姓識字者達二十分之一。

根據大清立憲法桉推論得知,立憲之前大清差不多就是全員文盲,民眾識字率可能穩定在千分之一。

就是一千個人中,會寫字、懂看官府告示的可能就一個人。

一個縣如果有十萬人,識字者大概就是一百人。

同一個縣的主貳官、三班六房,士紳地主、賬房、略識字夥計的比例大致符合。

而普及教育,提高民眾識字率,是賈六改革新政的基石。

北洋通商,不僅僅是同洋鬼子做生意發洋財這般簡單,而是要在這個百年偽朝進行一次運動式的改革,從而徹底顛覆滿洲百年愚民統治。

或者說,是正宗老滿賈佳氏帶領大清的一次自我救贖。

“文興則商達,商達則民富,民富則國強,國強則代表正義與真理...記下沒有?”

正在準備預備稱帝八年計劃講話稿的賈六,有感而發隨口吩咐身邊的梵偉記錄。

“記下了。”

梵偉這個狗頭軍師還是比較盡責的,雖然屢屢投機並不止一次站在了鬼家大人對立面,但不管怎麼說,他的動搖與投機本質上還是利於賈方的。

目的相同,手段不同,是路線之爭,而非敵我矛盾。

“好。”

賈六滿意點頭,告訴梵偉楊主任那裡有他不少講話集,待到了保定後二人可以合力整理出來,修訂個文集,先在內部刊印,時機成熟可以對外發行。

“大人的命令為大令,大人說的話自應該叫大話,卑職定當將大話...”

梵偉忽的意識不對,趕緊糾正,“當叫大言。”

“你是說我大言不慚麼?”

賈六氣得想拿毛筆在狗頭軍師臉上打個叉叉,就地陣法。

“不敢,不敢...”

梵偉惶恐,連連告罪。

“前明太祖皇帝朱元章有《大誥》一書以教育百姓,每戶一本,家傳人誦,據說家有《大誥》者便是犯了律法都可罪減一等,無《大誥》者則罪加一等。據不接收《大誥》者,則令遷居化外,永不令歸。

朱元章此舉什麼意思?

便是讓明朝的百姓都知道皇帝講過什麼,知道他們的權利有哪些,而不是當官的跟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確切的說,朱太祖是希望自己的檔案精神能夠直達一線,沒有二道販子、三道販子加工曲解。

此舉最大的好處就是讓百姓主動識字讀書,從而提高百姓文化素質。

百姓懂得多了自不會受官員欺瞞,甚至受到官員不公平對待時,可持《大誥》綁送官員往京治罪,沿途地方不僅不能阻攔,還要客氣提供吃住方便,嘖嘖,這是什麼?

這就是放權給百姓,讓百姓倒逼吏治清明,讓官老爺們不敢欺壓百姓,所以我說朱元章他了不起啊,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吃螃蟹的。”

賈六感慨一嘆,他準備做第二個吃螃蟹的。

因為他不僅僅要做皇帝,也要做中國自古以來的第三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