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巡撫余文儀同總督德保關於臺灣的急遞,差不多前後腳進的京。

得知臺灣天地會聚眾十數萬,一府四縣三廳大部失守,主持臨時軍機政府的老富坐不住了,趕緊放下手頭事務匆匆召集相關官員商議。

會議有兩個主張。

一是兵部尚書伊勒圖提出的“全力靖臺”策。

伊勒圖認為當派出重臣,調集廣東、浙江、福建三省乃至廣西滿漢兵丁,另將前番調撥定西將軍節制的福建二營兵調回,令四省官兵渡海平臺,號稱十萬大軍,以雷霆之力一舉蕩平天地會反賊。

對於何人能任大軍統帥,伊勒圖提議授九門提督、兵部右侍郎賈佳世凱以內大臣銜前往福建,節制三(四)省滿漢官兵。

老富當然知道連襟支走賈世凱的目的,內心裡他也想把六子賢弟弄走,這樣就不會有人妨礙他“改朝換代”。

然眼下湖廣戰事正激烈,若再徵調大軍攻臺,不說國庫財政負擔不了,弄不好還會因為大量抽兵使得東南不穩,給反清分子可趁之機。

而且,六子賢弟似乎也不可能答應去臺灣。

軍機大臣慶桂提出的主張相對更加可行。

慶桂認為臺灣叛軍不過烏合之眾,不必小題大作,只需調遣福建本省兵渡海,叛軍必定望風而逃。

具體部署有三。

一是同意福建巡撫余文儀奏請開設臺灣鎮,以福州守備柴大紀為總兵官,領一營兵兩千先行渡海增援;

二是命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兵2000從廈門出發渡船至鹿耳口;

三是命福建綠營提督任承恩率兵2000,閩安協副將徐鼎士率兵1000,從閩安口出發至鹿耳口與黃仕簡的水師匯合。

三路兵馬赴臺後,對外宣揚朝廷不日將派大軍抵臺,從而給天地會眾造成心理壓力,擾亂他們的部署。

同時要支援臺灣境內堅持抵抗叛軍計程車紳大戶,或派人為他們出謀劃策,或給予錢糧武器支援。

慶桂的方案侷限於福建一省,動兵及錢糧相對抽調大軍渡臺顯然少得多,福建本省勉強可以支應。

思來想去,老富贊同慶桂方案,以皇帝名義下旨閩浙總督、福建巡撫著辦。

並指示福建地方要招撫並用,對從逆者可予寬容,要遣熟悉賊情之人用為間謀。

告臺灣百姓,“如能擒縛賊首、賊目來獻者,優加獎賞,擢授官恥使其黨羽內離,渠魁更易就獲。”

慶桂方案很快就傳到了正在景陵的賈六耳中,然後命栓柱將這方案照抄一份,搶在朝廷旨意之前先給楊遇春、劉德發去。

“告訴小春子,不管福建的清軍幾路渡臺,他們只要給我盯住一路打,確保臺南地區的控制權就行。”

印象中平臺之役是福康安這個救火隊長打的,而乾隆之所以派出福康安,就是因為福建當局擺平不了林爽文,這才湊了幾萬人馬浩蕩攻臺。

並將此役列為“十全武功”最後一功。

現在,福家小三子已經上了天堂,福建本省兵最多隻能動用幾千人,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放手讓楊遇春鍛鍊便是。

至於自己是不是接替福康安成為大清新的救火隊長,賈六也在考慮。

就看大清給不給他機會了。

“少爺,這個伊勒圖壞的很,老想把你攆出京城,是不是查查他寫過什麼反大清,反皇上的詩文?”

栓柱有日子沒網織罪名了,手有點癢。

“算了吧,這傢伙是富中堂連襟,不看僧面看佛面,暫時不要動他。”

賈六確是不想現在跟老富撕破臉皮,動伊勒圖就是動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