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后好狠吶!(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什麼主見的信王爺這就算入夥了,再次也是預設皇帝有問題。
這麼一來,兩紅、兩藍四旗的大旗主就成了宗室正本的主力軍。
還有一個老的不出面,叫小的搖旗的鑲白旗主顯親王蘊著,局面上就是五對三。
或者說四點五對三。
旗主王爺們如今雖然不及國初那會牛逼,但他們存在的本身就代表了一股八旗不可忽視的力量。
至少,還是能號召下五旗六成力量的,對於不少官員也是不容小噓的影響力。
富勒渾暗喜,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軍機處有于敏中,兵部有他連襟伊勒圖,部隊有外面的鬼子六同眼前的色痕圖,再加上一大幫子王公貝勒們,今日何愁大事不能定!
另外,京外的督撫重臣們將有一半支援此事,還擔心什麼?
其實皇帝是滿人還是漢人,於他富勒渾心中根本不重要。
但為何他沒有拿乾隆是漢人說事,反而鼓動慶恆這個愣頭青拿太后同聖祖有染說事呢,原因是這個說法比乾隆是漢人更加令人信服。
說乾隆是陳閣老生的,楊林生的,老主持小和尚生的,破綻太多。
同理,說乾隆是太后同果郡王私通生的,也疑點太多,首先就是皇子出生的原檔記錄就合不上。
因此說皇帝是漢人對於一般旗人而言,可能挺震憾,但到了王公大臣這一層面,這個說法真是有點無稽之談了。
延壽堂內外哪個不是人精?
但要說乾隆是聖祖爺同兒媳私通生的,那真是鐵證如山。
明擺著的事,太后不要丈夫,先帝不要老子,當今皇帝也不要老子,聖祖爺生前又是那麼喜歡乾隆這個“孫子”,還私下召見太后給她相面說她是有福之人,這樁樁事實用什麼解釋?
就幾位當事人的萬年吉地就能說明問題。
雖然這會坐實乾隆仍是滿洲,也仍是愛新覺羅子嗣,然而這個倫序以及繼位的合法性,對先帝的褻瀆,對孝的玷汙,對禮法的踐踏卻註定乾隆不能再為滿洲的共主。
富勒渾要的是一個可以讓宗室諸王、貝勒貝子、大臣共同逼宮的合法可信理由,而不是民間初聽震驚,細推破綻一堆的謠言。
局面已經大致成形,只要色痕圖手下的鑲黃旗滿洲護軍站在宗室這邊,乾隆明天恐怕不能為太后扶靈了。
目光看向首席軍機大臣于敏中,後者微微點頭。
伺君多年的于敏中對於皇帝的心性太瞭解不過,自從他收買太監高雲從私窺宮禁密摺之事案發後,雖然皇帝最終將他從刑部大牢放了出來,並且還讓他繼續擔任首席軍機大臣,但于敏中很清楚皇帝對他起疑的種子已經埋下。
哪怕他餘生老老實實,將來也逃不過鄂爾泰、張廷玉的下場。
更何況他自狀元出仕以來,逢錢必貪,貪汙所得高達數百萬兩之巨。
想要保住生前的地位,想要死後不被皇帝清算,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一個皇帝。
以他于敏中首席軍機大臣的身份參與擁立新君,情況再壞,也能保住生前身後名利。
康親王永恩的想法則單純許多,自皇帝登基以來他們宗室倍受打壓,名為旗主實則連個都統都不如。
大清開國雖然百年,但何時八旗旗主淪落到連朝政都不能過問的地步了?
從早先四大貝勒議政到後來的八旗旗主共商國是,再到議政王大臣會議,宗室始終都是有權力的,因為這大清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大清,而是愛新覺羅子弟共有的大清!
可當今皇帝一登基,就將宗室有德有能的王公削弱壓制,大力提拔任用異姓,更藉助不斷的戰爭消耗八旗子弟,裁撤漢軍那會還要將滿八旗打發一些出關,使得如今的八旗凋敝不堪,這些永恩看在眼中,能不心急麼?
要不是說皇帝是漢人的謠言實在破綻太多,他還真信了那些謠言,不然壓根解釋不了皇帝對宗室的打壓,對八旗的消耗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日之事,正如箭已上弦,不得不發,無論如何都要弄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