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軍統領衙門在帽兒衚衕,這衙門也是俗稱的九門提督衙門所在。

權力上,九門提督統領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組成的步兵營,以及京師綠營的馬步兵。

京師綠營也就是京師百姓俗稱的巡捕營。

步軍營所轄八旗步兵通常保持在兩萬人左右,巡捕營康熙年間最多時近兩萬人,但如今只有一萬三千餘人。

康熙晚年隆科多為九門提督,直接指揮八旗步兵和巡捕營,擁兵四萬餘,是當時京師掌握兵力最多的人物,由此不難看出隆科多何以能左右皇位歸屬。

如果賈六能成為九門提督,操作得好,他還真有可能成為愛新覺羅爭相拉攏的“賈爸爸”。

問題是乾隆給賈六的聖旨並沒有讓賈六統領八旗步兵,只要其專管巡捕營。

看上去好像是對賈六不夠信任,實際是因為京師的八旗步兵營名存實亡。

明面上步軍營仍有八旗兵丁兩萬餘,但實際上能夠正常上班的只有三四千人。

這些上班的八旗兵大抵也就是領份米糧,能幫著維持下內城秩序,守在城門盤查一下,晚上巡個邏,皇帝出巡時在邊上放放炮什麼的,叫他們披甲上戰場那是絕無可能的,叫他們平亂的話,極大可能是叫叛軍當兔子攆。

造成京營八旗糜爛不堪使用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肯定是腐朽。

第二個原因是康雍乾三朝已經將八旗能戰精兵消耗怠盡。

與準噶爾人的和通泊之戰打斷了八旗兵的脊樑,對大小金川作戰,對緬甸作戰將最後的能戰之兵也消耗得差不多。

因此這幾年往金川調八旗兵,除了調關外索倫,京營八旗每次都是以千人規模馳援,而不再是從前動輒幾千上萬了。

溫福、阿桂、明亮這前後三任定西大將軍,更是把最後那點八旗骨血帶走的差不多。

導致如今京營八旗依舊有幾十萬之眾,但就是抽不出可用之兵。

沒有人比賈六更清楚現在京營八旗的底細了,前鋒營殘了,健銳營可以說全軍覆沒,善撲營大概還能維持個架子,火器營同前鋒營一個德性,留守在京的四營兵加起來可能也就三四千人。

還能看一看的就是戰鬥力最差的護軍營,聽著有一萬多人,但賈六敢說他那一千人的常威軍就能把護軍營擺平。

也就是他賈六暫時還忠於大清,真要是個活太師的話,常威軍入京之日就是八旗大難臨頭之時。

當然,主要也是因為常威軍攏共也就一千人,有個七八千操莽之事就跟玩似的。

………

賈六在步軍統領衙門並沒有遭到任何將領的抵制,出示聖旨後就順利成為代九門提督。

由於常威軍還沒有抵京,在沒有直系武力支撐的情況下,賈六也不對步軍統領衙門的人事進行調整。

只是讓人將他的遏必隆寶刀懸於大堂,之後直接讓人拿了席子鋪在堂上,放上被褥,對一眾滿漢將領道:“打今兒起,世凱就睡在這裡,有任何事你們直接來報我便是。”

打完招呼後,就調查歸自己直接指揮的巡捕營兵力以及駐防情況。

巡捕營分中營、南左二營、北右二營,名冊上轄馬兵、戰兵、守兵約一萬三千人左右。

不過巡捕營的這一萬多兵馬並不駐滿城,在外城也沒有專門大營,而是分散在外城,包括城外圓明園、暢春園等地,各地駐防將近三百處。

說白了,巡捕營的一大半兵力實際就是成了巡捕(警察),唯一還能當成軍隊使用的就是中營提督直轄的1500名馬兵,駐地在圓明園,歸提督、蒙八旗出身的瑞林指揮。

另外就是駐防在樹村、歸中營副將、漢軍旗人李彌指揮的3000戰兵。

故而只要能震住瑞林同李彌,使二者不敢輕舉妄動,賈六的任務就算完成。

其它多則百人,少則十幾二十人的巡捕根本不可能成為威脅,因為想要把他們攏合起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