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偉給出見習軍師的意見。

賈六採納,立即調兵遣將正面迎戰,並再次披甲督領常威軍同綠營作戰。

考慮到河道兵有可能不遵自己這個“下崗”的總理大臣軍令,賈六直接讓扎木爾持遏必隆寶刀到河道副將汪震處,並帶話給他:“你若不遵令,賈某讓你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面對下崗總理大臣以及遏必隆寶刀的威脅,汪震心裡罵娘,但還真不敢不奉令。

其它各路兵馬有國泰、徐績、楊景素的配合,都奉命出戰。

肚子有疾的山東總兵惟一更是親自上陣,因為新任欽差總理軍務大臣舒赫德兩個月前就上書彈劾過他,要將這他山東總兵法辦。

故而為求活路,只能趕在舒赫德到來之前把臨清給破了,叫那舒赫德白來。

要不然,那位舒大學士弄不好真能拿他惟一腦袋立威。

王經隆率部出城後,以為當面綠營會同以前一樣望風開槍炮,然而督著教眾一路過來,卻不聞對面清軍放炮。

只見一面“賈”字大旗立於清軍大陣之中。

“未得號令,擅自開槍者,全隊皆斬!”

騎在白馬之上的賈六面色凝重,無論旗漢軍官都已接嚴令。嫡系常威軍更是全軍戒備,一旦發現綠營擅退即行鎮壓。

臨戰之前,更是士卒統發銀十兩,軍官逐級遞增。

層層部署之下,終是穩住陣腳。

待王經隆部亂哄哄的衝進槍炮射程之後才令吹號。

瞬間,槍炮齊作,斃賊甚眾。

又發軍令,命德布、英濟圖各領500人從陣中突出,左右兩翼分包常勝軍。

極度缺少武器加之舊城被破士氣低迷的王經隆部很快就不支,陷入清軍重圍。

城上觀戰的烏三娘見王經隆部陷於清軍合圍,連忙向義父王倫請了軍令,領馬隊出城助戰。

見賊馬隊出城,賈六吹號命發大炮阻斷,炸死賊馬兵數十人,烏三娘見無法衝亂清軍只能撤回城中。

陷於苦戰的王經隆也萌生退意,且戰且退,在王維全部的接應下堪堪退入城中。

孟燦部也無法攻入清軍駐守的舊城。

此戰,清軍斃敵四百多。

不甘失敗的王倫又於當天夜裡組織了一次劫營,派元帥吳清林、李忠來帶400教中死士偷襲,結果被早有所備的清軍擊退,斃敵34人,俘虜11人。

其中三名俘虜為賈佳世凱親手抓獲,直隸布政使同山東巡撫國泰的奏疏可以證明。

次日,在梵偉的建議下,賈六下令常威軍同八旗兵、直隸綠營攻打新城北面浮橋,此橋若被清軍完全佔領,臨清新城中的常勝軍就再無任何可能突圍。

戰術依舊是大炮轟,步兵上。

在清軍槍炮的猛烈轟擊下,把守浮橋的常勝軍中槍者甚多,墜河者不下百人。

“隨我奪橋!”

賈六親自帶兵發起攻擊,戰不到半個時辰便奪取浮橋。

至此,常勝軍成了甕中之鱉。

望著徹底沒了出路的臨清新城,賈六不禁鬆了口氣,命人打白旗至城下勸降王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