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總理(第2/3頁)
章節報錯
歷來農民起義,除了朱元璋外,其他領袖大多都是敢於站出來推翻自己所在階級的英雄。
這種人,都當人傑一稱。
為常人所不能者。
經調查,王倫手下有四名骨幹被其封為大元帥,分別是梵偉、孟燦、王經隆、閻吉仁。
四人中梵偉是秀才,孟燦、王經隆是江湖把戲者,閻吉仁是貧民。
“另經詳查,衙役劉煥、營兵閻逢源、鄉勇王大等亦為王倫骨幹,有烏三娘者為教匪創娘子軍,馬隊...”
攻佔臨清後,王倫將所部義軍稱為“常勝軍”,其軍中很多骨幹來自綠營,這與前明義軍組成頗為相似。
這些情報是賈六用三百兩銀子從一個叫林三毛的教匪口中買來的。
這個林三毛本是關在壽張牢中的囚犯,王倫攻破縣衙放出囚犯後,囚犯無處可去又怕官府再捕,索性便跟著王倫一塊起事。
由於囚犯對官府的天然敵視,這些人也很快成為義軍的中堅力量。
林三毛因為人機警被任為小頭目,然見官軍四面來圍,王倫卻在臨清停滯不動,知道其難以成事,便趁教匪大敗清軍舉城歡慶的空子偷偷溜出城來向官軍投誠。
結果正巧撞在中央軍手裡。
得知林三毛來降,賈六大喜過望,親自提審,從而基本搞清常勝軍底細。
為了感謝林三毛,特賞三百兩,收為蘇喇,叫其軍前效命。
栓柱建議把這個奸細砍了算了。
賈六不納,道:“人來投我,我卻殺之,今後誰還敢來投我?”
根本用意卻是指著林三毛這個熟知常勝軍底細的叛徒幫他大破教匪,有這個林三毛在,也方便他用各種手段分化離間常勝軍。
戰爭,打的是政治,真刀真槍砍沒勁。
真要光著膀子提大刀,他賈佳世凱也走不到今天。
接過楊景素的話頭,對與會高官道:“那林三毛供稱大元帥梵偉也是王倫的軍師,其給王倫出了兩個主意,一為上策,一為中策。”
天津巡撫徐績好奇問道:“上策是什麼?”
賈六朝北方一指:“集中精銳急襲北京。”
此言一出,眾官驚譁一片。
京畿並無重兵,王倫真要集中精兵打北京,社稷真要為之動搖了。
直隸總兵萬朝興問:“中策呢?”
賈六輕笑一聲:“也不知梵偉從哪得知淮南之地黃河漫口,流民遍地,故建議王倫若不北上京師可南下直趨濟寧,焚燒糧艘,浩蕩入淮,如此可得數十萬人成勢。”
“這個梵偉倒是個人材,難怪能為教匪軍師。”
說話的是從濟寧過來的河道副將汪震,淮南的情況他知道,自四月以來便不斷受洪災,流民不計可數。
因此真要叫教匪竄到淮南之地,根本不用裹挾,幾十萬眾就能拉起來,那時,誰能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