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多謝大人!”
如願以償的楊遇春高興的就要給賈大人磕頭,卻被柱子哥拽了起來,說少爺不喜歡這套。
可半大孩子非要給大人磕一個,賈六無奈笑了笑,就劉德同楊遇春去臺灣後幾點事項做了交待。
重中之重就是確保抓住義軍的精銳。
就是有一支不少於兩千人的嫡系兵馬控制在劉、楊二人手中。
共進會對臺灣地區反清起義的支援,也要先盡著嫡系。
明面上,不要同林爽文以及臺灣地區天地會領導人們有什麼衝突,該配合就配合,該服從的要服從。
因為在臺灣地區光復之前,共進會同天地會的目標是一致的,二者沒有衝突的地方。
軍紀方面也作了要求,就是不能胡亂打搶殺,將臺灣百姓人為的搞到清廷那一邊。
賈六印象中臺灣那個嘉義縣城就是因為該城百姓協助清軍對抗義軍有功,乾隆特地給賜的名。
這個事實說明原時空林爽文的起義,最多隻得到了臺灣一半百姓的支援,另一半卻是支援清廷的,起義也最終在清廷重兵渡海之後被鎮壓。
得不到百姓支援有各方面原因,軍紀敗壞肯定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這一點,不能因為林爽文反清政治正確,就視而不見。
賈六無法阻止起義給百姓帶來的實際傷害,以及肯定會出現的人員、財產損失,但要求盡最大程度避免濫殺無辜。
“經營據點,錢糧自給,團結民眾,才是長期發展之道,一昧攻佔,以戰養戰,必然是流寇主義...”
賈六指示,劉德、楊遇春等臺灣成功配合林爽文起事成功後,要在臺南方向佔據一二地盤,並派人同洋人接觸,嘗試與洋人做生意。
這是為將來將廣東一口通商改為五口、八口、乃至全境通商鋪墊。
雖然現在只是個守陵人,但賈總管的目光卻始終著落在亞細亞,乃至歐羅巴。
如果愛新覺羅氏不同意開啟國門,賈六說不定就要提前給大清引進“列強”了。
列強不來,他就花錢請。
花錢都請不來,那就自己幹。
簡單指示了臺灣地區情況後,賈六問劉德上回讓他派人到澳門買軍火的事有沒有回信。
劉德說派去的人在廣東天地會成員的幫助下,從澳門買了200多杆火槍,還有兩門炮,僱傭了十一個洋人技師,連同蒐羅的書籍早兩個月前就已經從澳門返回了,卻被廣東水師給扣了。
說是沒有入境關憑,因此不讓過。
廣東水師就相當於大清朝的廣東海關,現在清朝同西洋貿易主要是廣東十三行負責,廣東天地會幫忙找的就是十三行中的一家。
只是平常貨物好辦,涉及槍炮,以十三行的能量肯定辦不妥,叫人家水師扣了是正常。
賈六尋思回頭他給老丈人博清額寫信,請他老人家幫忙去函廣東,指明這些東西是大軍需要的便是。
又問他原先在提督任上搞的小寨綠營武備學堂的事,是否因為他離任而耽擱。
劉德說武備學堂的事都被四川巡撫李大人接了過去,仍是按賈六先前要求的進行。那幫被調離重慶的綠營軍官現在都被巡撫大人擱到松藩和建昌二鎮去了。
金川鎮也建立起來,駐地就在小寨,由祖應元擔任金川鎮副將,成都鎮副將則由王福擔任。
兩鎮連同重慶鎮的軍官,從上到下九成都是共進會員。
賈六放下心來,四川方面沒有因為他賈佳額駙人走而茶涼,充分說明共進會這一組織機構於其中正在發揮巨大作用。
劉禾易簡單彙報了下聯絡處的事。
這個聯絡處當下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保賈六這個創會人同共進會之間的聯絡,為此,劉禾易奉組織委派前來京師,負責賈六這邊同四川的情報往來,並實際籌建屬於共進會的秘密訊道。
又問了些其它情況,賈六讓眾人先下去歇了,明天可以在景陵逛逛,感受下大清皇陵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