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額駙要參與競爭(第1/3頁)
章節報錯
賈六陷入思維誤區,以為乾隆朝好歹是清中期,縱是八旗有點爛,但清軍總體總還講個基本法。
實則,無法無天。
誇大謊報戰功,才是乾隆朝大清軍隊的基本常識。
前些年的清緬戰事,簡直就是謊報軍功的集大成者。
上到總督,下到把總,只要是個官,都會加減乘除。
第一任雲貴總督劉藻接奏報殺敵60,大筆一揮往朝廷報捷斬首1400級;
第二任雲貴總督楊應踞接報殺敵200餘,手筆更大,直接上報斬首6000餘級。
這兩位總督大人把謊報戰功當成了邀功請賞的唯一手段,戰功越報越大,累積竟殺緬賊十數萬眾,搞得乾隆心都慌了,以為緬甸國擁兵百萬之多,否則何以被大清打死十幾萬還屢屢寇邊的,打得大清連戰連敗的。
越想越怕,那緬甸真有如此多的兵馬,大清豈不是要回關外,看那緬王入主紫禁城,八旗子弟從此要臥薪嚐膽,舉族奮進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不成?
嚇得覺都睡不著了,趕緊派福靈安到雲南偷偷調查,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這個福靈安就是福隆安的二弟,福康安同福長安的哥哥,同賈六一樣都是額駙,但這小子娶的是乾隆的閨女,比賈六這個額駙多了“多羅”二字。
宗室嫁女,皇帝的女婿叫多羅額駙;
親王的女婿叫和碩額駙;
郡王的女婿就叫額駙。
皇帝女婿出馬,肯定不可能蒙老丈人。
結果前後兩任雲貴總督因謊報戰功被賜死,其餘被處死的官員將領多達數十人。
然而,這些官吏的死並沒有改變清軍謊報戰功的傳統,因為已經根深蒂固,你換再多的官來都沒用。
好比北京城的積水潭整個都已經臭掉了,你拿瓢往裡舀再多的自來水也沒用。
哪怕乾隆寵信的傅恆、阿桂、明瑞等人到了雲南後,也依舊向皇帝謊報戰功。
滿人如此,漢人亦如此。
若是遇大敗,死傷過千什麼的一律報傷亡十數人。
一正一反。
明明捷報頻傳,可就是打不贏,最後實在打不下去了,乾隆也撐不住,這才同緬甸議和。
打了幾年,死了幾萬人,花了幾千萬兩銀子,最後還是回到開戰前,你說這仗冤不冤?
不便宜是肯定的。
輪到金川,三十年來兵部收到的捷報拿出來統計的話,大概被殺的番賊沒有一百萬,也有八十萬。
只是,人家還在打。
訥親、張廣泗、嶽鍾琪、傅爾丹、阿爾泰、傅恆、溫福、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