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林曉給他們展示的PPT上面,那個從外表看上去確實就如同一隻海螺的複雜裝置設計圖,他們看了半晌後,都沒有看出來這個東西相比較託卡馬克裝置的優點到底在哪裡,相反,這個東西看起來還有一種無意義的複雜感。

宋濤忍不住開口問道:“林總工,您確定嗎?放棄託卡馬克裝置這條路,這實在是……哎,您這個海螺式的裝置,主要是……主要起的是甚麼作用?”

大概是太過感到不解和吃驚了,以至於他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託卡馬克裝置可是從上個世紀被提出來後,就成為了可控核聚變研究中的重點,即使在磁約束核聚變中還有一個叫做仿星器的裝置,但是研究託卡馬克裝置的人還是最多的。

這就是因為仿星器的設計比較困難,同時在成本上相比起託卡馬克裝置也要更高一些,而託卡馬克裝置最大的優點就是其整體是一個規則的環形,這樣一來在磁場的設計上就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而這對於控制內部高達上億度的等離子體流有著十分重要的效果。

所以,也正是這些優點,就使得在後續的研究過程中,科學界基本上都公認了託卡馬克裝置是最有可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裝置,包括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所要搭建的反應堆,採用的也是託卡馬克裝置。

就等於說所有研究可控核聚變的人,都是認同託卡馬克裝置的。

而這時候林曉卻站出來說,託卡馬克不是正道,要換一種,特別是林曉現在還是他們的總工程師。

這就使得哪怕林曉還說要花五十億造一個粒子加速器的事情,都被他們暫時給忽略了。

而面對他們的不解和震驚,林曉只是微微笑了笑,說道:“是的,就是這樣,我沒有說錯,就是放棄託卡馬克裝置,改為建造這個海螺式的裝置。”

看著眾人還是有些不理解的表情,他攤了攤手,說道:“各位,咱們研究的可是可控核聚變,而在咱們的研究之前,託卡馬克裝置即使是被看做最有可能成功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但這也只是因為我們當前已成體系的研究中,只有託卡馬克裝置最有可能而已。”

“但是這就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只有託卡馬克了,我們完全可以研發出其他的裝置嘛。”

“所以,各位,咱們的科研思維不能總是保持著慣性,要學會忘記慣性,去想想其他方面的東西!”

林曉的這幾句警醒,一下子就讓在場的人醒悟了過來。

是啊!

科研可不能去保持著慣性思維去思考,雖然託卡馬克裝置在科學界有著較高的地位,但是又不是就說它是唯一的出路。

只不過,大概是這麼久以來都沒有什麼比託卡馬克裝置更加優秀的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所以才讓他們形成了這個慣性思維,對林曉提出這種新型裝置感到有些不理解。

一時之間,他們都彷彿有了一種醍醐灌頂般的感覺。

李剛也贊同地點了點頭,感慨一聲:“林總工還得是林總工啊。”

反正他是絕對想不到,要突然換一種裝置這種操作,當然最關鍵的是,即使他想到了,他也不見得就能夠設計出來,或者說,這也是阻止他們從慣性思維中脫離出來的原因之一。

畢竟設計不出來新的裝置,他們也只能選擇託卡馬克裝置了。

更何況,核聚變反應裝置一般都是很大的一個傢伙,想要靠一個人的能力就將其完全設計出來,沒有豐厚的科學工程設計的能力,以及足夠的投入,完全是做不到的。

所以可想而知,這兩個月以來,林曉為了設計出這個東西出來,花費的精力恐怕也是他們難以想象的。

想到這裡,李剛看著林曉,心中就止不住的驚歎,這人也沒多大啊,到底是怎麼學的啊?

而林曉聽到李剛的話,謙虛一笑,隨後便說道:“看來各位基本上都知道我的意思了,當然,我也不是說咱們現在就要開始造。”

“接下來,咱們先把這個粒子加速器給建好,只有這個粒子加速器造好了,我才能去驗證接下來的步驟。”

聽到林曉再一次提起這個粒子加速器,回過神來的眾人,也終於想起了還有這個要花五十億的東西。

這可是五十億,雖然他們的先期經費就高達五百億,但是這些經費可都是有規劃的,怎麼能隨便花呢?

李剛便問道:“林總工,這個粒子加速器是有什麼用?”

林曉說道:“這個粒子加速器,就是用來製造和當初那些特殊鎢塊性質相同的材料的。”

他笑著道:“之前那些特殊鎢塊的生產方式都太過隨機,我們當初收集了那麼多鎢板,才從裡面鑿出來那麼點,而這個粒子加速器,就可以用來專門生產和那些特殊鎢塊相同的東西。”

在場的人頓時都是一愣,粒子加速器?專門生產和那些鎢塊相同的東西?

五十億?

雖然按照林曉所說的,已經算是找到定向生產這種特殊材料的方法了,但是,這也未免太奢侈了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