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已經按照給出思路完成了最佳化。”

系統聲音的響起,讓林曉回過了神。

【機械整體最佳化指導】能夠讓他選中一種機械儀器,然後對其進行整體最佳化。

同時,如果他有自己的思路的話,就可以在實現目標功能的同時,按照給定思路來最佳化。

當然,這個思路必須是靠譜的,不能不靠譜,如果不靠譜的話,系統就會按照預設的方式進行最佳化了,至於什麼是預設的方式,那就是不改變固定邏輯,按照制定機械儀器的工作邏輯進行最佳化。

就比如euv光刻機的工作邏輯就是利用極紫外光,經過十幾塊透鏡的反射,然後透過光掩膜版,最後照在均勻塗抹了光刻膠的矽晶圓上,從而進行曝光刻蝕,製造晶片。

而如果換成x光光源的話,那麼就是利用x光,不需要在經過十幾塊透鏡反射,也不再需要光掩膜版,而是隻需要經過一塊經過拋光的晶體,利用x光衍射效應,從而實現對x光的放大縮小。

x光只能採取直寫式光刻,而不能採取euv光刻機那種投影式光刻,主要便是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鏡片能夠實現對x光的放大和縮小,x光的穿透性太強了。

&n,甚至是低於1nm,而這個波長是極小的,而像現在的那些透鏡材料,分子、原子之間的空隙大,就會從原子間隙中直接傳過去,即使仍然避免不了有些會被吸收,但是x光本身能量有足夠大,於是便能直接穿過去,所以現在的透鏡無法透過反射的方式來凝聚、放大。

這也是為什麼x光能夠用來檢測人體內部的情況,便是x光直接穿過人的衣服、表皮、肌肉,這些結構的原子間隙足夠大,能夠讓x光穿過去,而骨骼因為含有較多的鈣,金屬元素的密度比較高,原子間隙也就比較小,因而x光不容易穿透,而是被金屬元素所吸收,於是就會在ct片上出現骨骼的樣子。

當然,x光對人體有害,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了,它在穿透人體,終究會有一部分能量被內部原子的電子所吸收,說不定就是被某個細胞中dna雙螺旋結構中的某個鹼基對原子吸收,原子內部電子發生躍遷,導致鹼基對發生變化,進而也就導致dna變異,最後導致其轉變為癌細胞,當然,一次兩次拍片沒關係,因為較少的癌細胞會被免疫細胞幹掉,而那些待久的人,體內癌變細胞變多,免疫系統跟不上來,於是癌細胞越來越多,就形成了癌症。

但是x光能夠因為晶體衍射而實現在內部的反射,進而對其進行放大和縮小,進而利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大規模光刻。

當然,這是一種說出去別人可能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x光在光刻機中的優點,首先就在於其幾乎沒有衍射效應,準直性很好,而其他的光就比較容易發生衍射,哪怕是稍稍有一顆氧氣分子飄過,其他的光線在經過的時候,比如穿過這氧氣分子的兩顆氧原子中間時,就會因為發生單縫衍射這類似的情況,導致衍射效應的出現,最終影響到實際光刻的圖案。

這也是為什麼光刻機內部必須保持真空。

所以要不是x光不能被透鏡所反射,euv光什麼的,壓根就不在考慮中了。

這也是為什麼說衍射是光刻機的天敵。

而現在林曉的思路卻是反其道而行,他反而要去利用衍射效應,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當然,他所要做的是,控制衍射。

那麼,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想要控制衍射,就必須知道為什麼會發生衍射!以及,衍射的規律是怎樣的。”

林曉目光微微一閃。

現在的物理學家,仍然只能透過實驗來得到一些衍射規律,比如單縫衍射、雙縫衍射、圓孔衍射等等。

而衍射的具體成因並沒有人搞懂,仍然屬於物理學中的未解難題。

而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要分經典波和光波,經典波由於能量的傳播導致粒子的震顫相互間碰撞而產生的,由於撞到障礙物會發生軌跡偏轉的現象。而光波的衍射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具體不能用傳統的方法來理解,只能用機率統計的方式。

而想要明晰這個問題,就需要更多,以及更加複雜的計算,此外,還需要更加強大的智慧。

因為,這個問題是在直面【波】!

這個物理學中充滿了謎一樣的基本元素。

它到底是什麼?

是不同維度的交際,還是上帝撥動的弦?

雖然林曉並不是想揭秘波的本質,只是波的一個性質,但是他相信,這是一個絲毫不亞於多維場論的問題。

想到這,林曉頓時感到充滿了挑戰性。

“唔,看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有的是讓我研究的了啊。”

等於說他現在又要進入理論的研究中了。

而這也是必要的。

因為如果不研究這個理論,他就不知道要經過怎樣的衍射,才能夠實現對x光衍射的控制。

這樣一來他就不知道哪種晶體結構最合適,這樣一來,就等於他就要去撞運氣,用各種各樣的晶體去實驗,然後嘗試性地去逼近最終目標。

他不喜歡撞運氣,所以那就只好從源頭開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