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舌戰群儒(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人開口道:“各位尊敬的科學家,上午好,大家時間都很寶貴,我也就長話短說,簡單談一談本場會議的目的。”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往半導體產業鏈進行發展,到了今天也有了一定豐碩的成果,前段時間,在林曉先生的主導下,我們先後在多個技術上都實現了突破,特別是矽晶圓生產技術得到了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一流的程度。”
說到這,他朝林曉點點頭,隨後繼續道:“半導體技術的研究是重中之重,未來我們也需要在這個技術上實現更多的創新。”
“現在,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談談你們各方技術有哪些新的突破,討論一下我們接下來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
隨著老人的話說完,在場的人便開始議論起來。
半晌後,華芯國際的專家舉起了手,說道:“近期以來,我們在晶片生產工藝上實現了一次關鍵性的突破,距離12nm製程又近了一步,這一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發投入。”
“我認為,我們在生產工藝上還是要加大投入,畢竟造出我們自己的光刻機仍然還遙遙無期,還不如先想辦法怎麼將duv光刻機鑽研到極限。”
這話一說出來,其他人就不願意了。
比如電科集團、常春光機所、魔都微電子,這三家都是接到了研發光刻機任務的,華芯國際提倡要大力搞生產工藝,他們當然就不願意了。
於是這三家公司立馬就表示了反對。
“搞不出來就不搞?你也不看看咱們現在因為沒有搞這些東西都損失多少了。”
“你說搞生產工藝,也沒見你們搞定多少啊?人家臺積電別說14nm了,12nm、10nm的工藝都有,不求你們跟上7nm,但好歹也不至於落後這麼多代吧?”
……
雙方說的話都很不客氣,自然而然的,就直接開始吵了起來。
當然,畢竟是這種場合,他們吵起來也都是指責對方在技術發展上的問題。
不過他們吵的時候,又有人表示:“我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在材料上再下點功夫?”
在場的人還是有不少是生產材料的,聽到有人提到這一點,頓時就紛紛附和起來。
“對,材料上應該也需要著重發展!”
會議室中再一次多出了一個聲音。
這就是半導體產業鏈,每一環都緊密相連,每一環之間都有著較大的技術壁壘。
就在這些人爭論的時候,忽然有人拍了拍手,眾人看去,正是馬局長。
對於這位科技局局長,在座的人們都還是有保持著尊敬的態度的,於是乎也都安靜了下來,等待他說話。
馬高亮則只是笑了笑,然後說道:“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大家也知道,咱們想要跟上國外,各個環節也都還相差甚遠,現在咱們也就只是在矽晶圓生產這上面來到了世界一流的地位。”
“所以我想,咱們要不要先聽聽林教授的看法?”
聽到這,在場的專家們都安靜了下來。
不管如何,光憑林曉最近的這個成就,也值得他們認真對待一下。
於是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了坐在前面的林曉。
而林曉對於突然輪到自己講話感到有些意外,不過,他早就準備著要分享一下他的想法了,所以他絲毫不著急。
身體坐好,他先朝右手邊的老人微微一笑,然後重新轉頭看向了在場的人們,隨後道:“我的看法,就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當然,這句話用到整個產業鏈中,就是整條產業鏈,都要抓牢。”
在場的人頓時都是一愣,
林曉的意思是?
他覺得所有的方向都要發展?
在場的人們都不由搖搖頭,他們還以為林曉能說出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呢,結果現在這麼說,在所有人看來明顯就是那種誰都不想得罪,保持中庸的態度。
不過,林曉真的是這個打算嗎?
說完這句話後,他站了起來。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中的每一個部分都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們既然有我們特殊的體制,我們可以形成一盤棋來進行,那麼,我覺得應該組成一個半導體產業聯盟,集中調配各方資源,來更好地發展我們的整個產業。”
“而現在,我們的矽晶圓生產已經完成了突破,同時,因為編碼器八分結構的出現,我們的精密加工技術也得到了一次突破,而剩下的,就是繼續更加深入的去挖掘。”
“在這裡,我首先對光刻機所要用到的光學鏡片生產技術如何實現突破,進行一個簡單的講述。”
說到這,林曉朝羅剛憲微微一笑,羅剛憲卻是一愣,林曉要說他們的光學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