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打破壟斷!(第1/3頁)
章節報錯
“決定伺服電機精準性的,是編碼器。”
“編碼器主要有三種,光學編碼器,磁性編碼器,以及電容式的編碼器,其中光學編碼器是應用最多的,同時在精準性上也更值得信任。”
收集了所有關於編碼器的知識,林曉選定了自己的目的。
編碼器能夠對伺服電機的運動進行反饋,然後透過這些反饋來進一步控制伺服電機的精度,所以想要突破伺服電機,就需要對編碼器進行最佳化。
而決定編碼器好壞的,首先和編碼器內部彈性材料有關係,不過在材料上,華國顯然還是存在一定的弱點,其次就是對編碼器的內部結構,以及對計算機演算法的控制。
優秀的結構,即使是材料不行,也完全可以實現最佳化。
當然,對林曉來說,編碼器的材料就不是問題了,因為他腦海中的光刻機,裡面伺服電機的所有結構在他眼中都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直接複製出來完全沒問題,不過還是那句話,照抄不是他的性格,他不僅要造出光刻機,更要造出一個比國外更好的光刻機,而更好的伺服電機,就是更好的精度,這將十分有利於光刻機未來的生產速度。
到時候他們的光刻機比阿斯麥爾的更好,然後也不給國外賣,他們華國自己成立晶片代工廠,就像臺積電那樣。
當然,理想很遠大,這還需要自己開始動手。
“那就先把阿斯麥爾的編碼器弄上去吧。”
想到這,林曉便直接開啟了機械設計軟體,開始了自己的建模。
因為腦海中有參考,所以他的建模速度也挺快,沒過多久,一個編碼器就出現在了他的螢幕面前。
“這是一個增量編碼器,做到了1毫米25000個脈衝,不愧是洋鬼子的,確實是厲害啊。”
看到這,林曉心中微微感慨了一下,一毫米兩萬五千個脈衝,意味著一個脈衝這個編碼器帶來的距離變化就是兩萬五千分之一毫米,也就是40奈米的程度,而解析度相當於其四分之一,也就是10奈米,然後再利用多個編碼器進行組合,就能讓這個解析度再度下降,達到更低的程度。
這不得不讓人感慨一聲厲害,即使是林曉也是如此。
當然感慨是感慨了,他也沒忘記自己的目的。
“唔……這個結構的話……還有許多空間可以進行最佳化。”
林曉認真地思考了起來。
對於機械進行最佳化,最考驗的就是物理學上的能力,其次還有材料學上的能力,而恰好,他這兩個學科的等級都算是比較高的。
所以短暫看了幾眼,他心中就大致有了幾種方向。
而後他便在眼前的三維軟體上開始對模型進行起了修改。
比如,二分法。
數學上的二分法能夠不斷的得到一個近似值,物理上同樣也有二分法,而在結構的運用上同樣也有這樣的方法。
而透過將編碼器內部結構改變,假如其本身的解析度是10奈米,但如果對其內部結構改變後,讓其每回帶來的距離變化被二分,變成原來的一半,那麼其解析度就能夠來到5奈米。
而這只是林曉暫時的想法,具體要如何最佳化其結構,仍然需要一定的研究。
這也是他必須去研究的,因為華國造不出這種能夠實現一毫米兩萬五千脈衝的感測器,即使他腦海中有國外那些精密感測器的結構以及材料,但是想要造出來,又需要另外一個領域的技術了。
華國在感測器上的落後,同樣也制約了華國在許多工業上面的發展,而顯然林曉不可能從光刻機,又到伺服電機,又到編碼器,最後又轉到感測器上去。
所以林曉只能另闢蹊徑。
這就像是有一個故事:國外的香皂工廠為了檢測流水線中生產出來的香皂盒中到底有沒有裝進香皂,於是請來了自動化專家來進行設計,什麼機械、微電子、x射線探測技術全用上了,最後便成功地解決了問題,總共花費了幾十上百萬美元。
但是在華國的一個香皂工廠中也面臨起了這個問題,但顯然工廠的老闆沒有那麼多錢又是去請專家又是去搞x射線什麼的,於是這裡的工程師們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方法,直接在生產線旁邊放一個大號的電風扇,空的香皂盒就直接給它吹走,不是空的就吹不走,於是乎也解決了問題,總共花費了幾十塊錢人民幣。
這個故事也是林曉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
利用華國現有的東西來達到沒有的程度。
這也是許多華國科學家致力於研究的一個方向,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就能夠達到連國外都羨慕的程度,就比如飛機整體架構,國外的材料好,所以材料強度就能夠直接提升機身架構的強度,華國的材料不行,科學家們就搞出了一個3d列印飛機架構的技術,雖然我們的材料不行,但是因為3d列印出來的結構都是完全一體,不需要用焊接,用鉚釘,於是整體架構的強度就也要更好一些。
再比如以前華國核潛艇的噪音一直遭到國外的嘲笑,結果華國科學家就搞出了一個無軸泵推技術,讓華國核潛艇從此真正的“安靜”了下來。
所以,林曉現在走的也正是這些華國前輩們同樣走過的路。
而且他心中也知道,一旦自己的想法能夠成功,世界上編碼器的格局都將就此改變。
因為二分法,顯然不是隻能分一次,它還可以四分、八分,甚至是十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