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林曉來到了一間空閒的教室中,來到這裡接受《時代週刊》的採訪。

這也算是多維場論發表的這近乎半年以來,他接受的第一個媒體採訪。

記者是一個男人,還有一個攝影師。

“林先生,你好,我是《時代週刊》記者麥克倫·凱恩。”

見到林曉後,那個男人便笑著迎上來,向林曉伸出手。

林曉和他握了握手,微笑著說道:“凱恩你好。”

“林先生的大名,我也是聽過很久了,尤其是在在之前你的多維場論誕生之後,我們就一直想要採訪你,但始終沒有得到同意,現在總算能夠採訪到你了。”

麥克倫·凱恩想起這件事情,就不由感慨,他們《時代週刊》想要採訪一個人,什麼時候有這麼難過?

但就是在林曉這裡,他們聯絡了六個月都失敗了。

這使得他們中間一度都想放棄了,反正他們也不一定就非得采訪林曉——因為他們評判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時候,並不是非得需要採訪的。

不過,面對林曉這樣在物理學界中被認為是可以和愛因斯坦、牛頓相提並論的科學家時,他們還是選擇了真香。

聽到麥克倫·凱恩的話,林曉不由失笑,“這件事情嘛,實在是因為我這久以來一直都太忙碌,所以一直都沒有接受採訪,前段時間總算結束了工作,這才答應了你們的採訪。”

麥克倫·凱恩笑著點點頭,說道:“那看來我們還是挺幸運的。”

頓了頓,他接著道:“那咱們,採訪現在就開始吧?”

“好的。”

林曉點點頭。

《時代週刊》並不經常專訪人,不過專訪的一般都是在一段時間內引起國際關注的人,或者是他們評選的年度人物。

林曉雖然沒有被評選為年度人物,但顯然他在世界上引起的關注絲毫不小。

攝影師架好了攝影機,兩人的背景是寫滿了算式的黑板,如果是學高能物理的人,很容易就能知道那就是經過多維場論完善的標準模型。

標準模型如果完全展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式子,總共大概能夠寫個三四十行,當然,黑板上的式子是經過簡化的,不過,由於多維場論引入的未知量更多,所以仍然顯得複雜。

但這也就讓他們的採訪顯得更加有逼格。

攝影機開始錄影,攝影師手中拿著場記板,‘啪’地一聲合上,採訪正式開始。

麥克倫·凱恩開口問道:“所以,你最敬佩的人是誰?”

林曉眉頭一挑,這個採訪的問題,果然和正常的採訪有些不一樣。

而後,他微微一笑:“我敬佩的人,是人民大眾。”

麥克倫·凱恩一愣,“人民大眾?”

“是的。”

林曉微微點頭:“人民大眾,或者是說絕大多數的人民大眾,他們沒有太大的慾望,只希望過好自己的生活,希望不會遇到麻煩事情,比如不會被人欺負、壓迫,只要這樣,他們就覺得生活無憂了,而即使遭受到了一點壓迫,他們也會盡量的去忍受。”

“所以我很敬佩人民大眾,因為他們最像一個‘正常人’。”

麥克倫·凱恩有些不懂,“最像一個正常人?這有什麼值得‘敬佩’的?”

林曉笑了笑,說道:“因為人都是有‘慾望’的,而正常人滿足自己慾望的方法,都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去獲得。”

麥克倫·凱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隨後笑道:“原來是這樣,不過,我本來以為你最敬佩的人,會是和你一樣的科學家呢。”

林曉微微搖頭:“那就太普遍了,既然是你們的採訪,我當然也得說一個稍顯不同的回答嘛。”

麥克倫·凱恩笑了笑,隨後問起了下一個問題。

“那麼,你這個‘稍顯不同’的回答,就留給其他人們來評析了,咱們現在開始下一個問題。”

“我們這些普通人們,可能很難去想象,物理學家們腦海中的宇宙是怎樣的,在你的多維場論描述下,咱們的宇宙有很多維度,那麼你如何認為這些不同維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