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三維空間所擁有的基本粒子比二維空間多,而二維空間又比一位空間多,同樣的,四維空間也比他們三維空間多,而論文中對更高維空間粒子的預測,更是帶給所有物理學家們以莫大的震驚。

這豈不是意味著,他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文明,甚至連所處恆星系都沒有辦法進行探索的宇宙低階文明,卻做到了以低維意識體,窺伺高維?

之前的多維場論只是讓他們知道了更高維度的存在,但是現在,他們甚至瞭解到了更高維度的基本組成。

假如,只是說假如,如果更高維度如果也存在著一些發展比較落後的文明,而這個文明還沒有意識到發展科學,那是否就意味著這個高維文明,還沒有他們這種低維文明,比他們更加了解他們所處的世界?

當然,雖然這注定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結論,但其對整個人類科學的意義,卻更加重要。

科學,有著無限可能,因為這個結論得到了證明!

所有人都不由再次想起這篇論文的作者。

林曉。

他們這個世紀能夠出現這樣的天才,是他們的幸運,

十八世紀有牛頓,十九世紀有麥克斯韋,二十世紀有愛因斯坦。

而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他們也總算有了一個可以拿出來和前人叫板的頂級科學家了。

在萬千的感慨中,所有的學者們,都來到了網路上,或者是自己的圈子中,向所有人宣揚這又一偉大的成就。

《物理評論快報》為了表現自己的重視,將《論多維場及其態勢疊加》以及《多維場中的粒子》單獨放在了一起,重新印發了一期專刊。

當初愛因斯坦將相對論發表在《物理年鑑》上,直接讓《物理年鑑》榮登了巔峰,成為世界最頂級的物理期刊。

《物理評論快報》已經是頂級物理期刊之一了,而現在林曉的兩篇論文發表在他們的期刊上,這樣甚至能夠讓他們把那個‘之一’給去掉,儘管這或許只會是暫時的,但對他們來說顯然也具有著非凡的意義。

而《自然》、《科學》兩大頂級期刊,即使林曉沒有把論文發在他們哲理,但他們也要請了頂級的物理學家針對這兩篇論文進行了大篇幅的介紹,甚至《自然》還將多維場論作為當期封面進行了刊登,而《科學》沒有這麼做,據說其編輯部還被訓了一頓。

《時代週刊》同樣也將之前採訪愛德華·威滕的過程進行了發表,並且配以標題:【以低維窺伺高維】。

總而言之,全世界的媒體,都再一次爭相報導起了這個新的成果,甚至是花邊新聞都對這個新聞進行了報導,蹭了一下熱度什麼的。

當然,華國國內,對於這件事情的反響則更為激烈和熱情。

幾乎所有官媒都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報道,並且驕傲地向人們宣稱,這是他們華國人提出的相對論!

【華國人自己的相對論!】

【我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林曉,揭曉多維空間的秘密】

【物理學界的盛宴!多維場論!】

【我國再出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多維場論窺探高維與低維的奧秘】

【震驚!他發表了一篇論文,竟然……】

……

“開玩笑,什麼華國人自己的相對論,多維場論就是多維場論,不用和相對論相提並論。”

上京大學,鄭仁教授看著網路上那些媒體報道的標題,便搖了搖頭。

多維場論無需用相對論彰顯地位,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知道多維場論的重要性,尤其是林曉現在的第二篇論文釋出,更是給這一點帶來了佐證。

對十七個粒子進行了計算,並且除了其中有三個中微子沒有可被確認無誤的實際測驗資料之外,其他十四個粒子中有十三個粒子都和之前的測量資料十分相近。

而其對w玻色子質量的測算,更是指出了和之前他們的測量結果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