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和黃浩然回到了實驗室後,便在旁邊觀察了起來。

“剛才他們測試的是一種新型的ta32鈦,然後測試它旳抗蠕變效能怎麼樣。”

一旁的黃浩然也沒有閒著,給林曉介紹起來。

“ta32鈦你知道吧?”

林曉點點頭:“知道。”

“那就好。”黃浩然點了點頭,然後指了指實驗室中的各種東西,說道:“喏,那是我們的拉伸機,那是我們的掃描電子顯微鏡,quantan650型的,還有olympus的金相顯微鏡,爐子那些的就放在隔壁,那是鑄造實驗室了。”

“哦,對了,你之前有沒有體驗過實驗?學數學的好像沒有這種課吧。”

“沒有。”林曉看著這些似乎很高階的東西,搖了搖頭,他又想了想,說道:“好像高中的時候去過實驗室,不過那都忘記了。”

“呵呵,那沒事兒,待會兒沒事兒的話,給你體驗一下。”黃浩然笑著說道:“你之前有看過材料方面的書嗎?”

“這個倒是看過,來之前我看過五本相關的書。”

林曉回答道。

一個假期他看了五本材料學方面的書,也給他帶來了25點材料學的經驗。

“那就行,老闆說你過來是幫我們分析資料的,我待會兒先給你找一下前幾次實驗的資料,然後你試試就行,但反正要求也不是特別高,我們材料研究嘛,結構和效能的,對數學要求沒多高,對數學要求高的是計算和模擬方面,說實話,我都覺得這簡直是殺雞用牛刀了。”黃浩然笑哈哈地說道:“你可是數學界的大佬誒,做這些事情不要太簡單。”

“你小子可別亂說啊。”

這時候,大概是聽到黃浩然的話,陳保說道:“咱們現在不用模擬計算,那是現在,之後要是需要用到的話,肯定還是得用的,到時候你們就好好看人家林曉怎麼給你們表現的,用你們年輕人的話叫啥?應該就是秀操作。”

“啥?老闆,之後還得用到計算和模擬啊?”

聽到陳院士的話,其他研究生頓時都問了起來。

“看情況,好歹有限元分析方面要做一下的嘛。”陳保笑呵呵地說道,而後他又看向林曉,說道:“到時候咱們可就等你表現了啊。”

林曉連忙擺擺手道:“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呢,您可別把希望都放我身上了。”

“呵呵,這不是相信你嘛。”

陳保擺了擺手,隨後對其他人說道:“所以叫你們稍微學一下計算材料學,這個學科前景很好的,你們要是能在這上面做出一些突破,也可以從我手底下畢業了。”

“是是是。”

“下次一定。”

一個個學生都回應道。

“你們啊。”

看著這群學生完全是敷衍了事的態度,陳保也懶得管了。

雖然他比較看好計算材料學,但是計算材料學如今在材料學研究當中更多的也是處於一種輔助手段,甚至是搞實驗的附庸,所以這些學生不怎麼願意往這方面發展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不過旁邊的林曉聽了後倒是若有所思,之前他看的書就有關於計算材料學,這一門學科就對數學有要求了,不過也需要計算機的配合。

大致流程就是透過實驗資料,然後建立數學模型,再由計算機進行模擬,之後透過各種反覆的模擬,修正數學模型,根據這些修正後的數學模型再設計工藝過程製造出材料實體。

另外一種就是直接根據某些特定材料,或者反應機理等等,直接進行模擬計算,得到模型後,再直接透過試驗製備得到一個符合設計目標的材料,這就是一種預見性的研究了。

但顯然,如果計算材料學真的有這麼牛逼的話,也不至於成為附庸了,因為如今的計算材料學最多也就只能做到近似估計,但這個近似也只是好聽一點,有時候會因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導致計算結果和最終結果大相徑庭。

這也是因為現在缺乏一個真正具有預測性的計算材料學的理論,現有的理論都只能得到近似的結果。

而對於這個學科,林曉倒是也有一些興趣,不過現在嘛,還是好好地搞眼前的事情好了。

實驗繼續進行,金屬方面的研究,註定是週期很長的,想要早點出結果這種事情,基本不可能,所以有些研究金屬材料的人有時候就忍不住吐槽,別人六個月出一篇頂級一區的論文,他們一年出一篇普通二區的論文。

而林曉就一直在旁邊圍觀著,時不時還能看到他們對著那塊鈦合金進行灼燒加溫,比如加熱到600℃的溫度下,然後再用那個拉伸機測試其蠕變效能。

而提高抗蠕變效能的思路也就那麼幾種,加強材料自身的耐熱效能,或者給材料外面加層耐高溫塗料,實現隔熱效果等等,而他們現在就是試圖加強材料自身的效能,從而提高抗蠕變效能。

在旁邊觀看了大概兩個小時後,林曉也總算有了自己的任務,也就是對資料進行分析。

“你分析一下咱們今天實驗材料的平均蠕變極限就好,蠕變極限一般有兩種,這個你知道嗎?”

黃浩然擔心林曉第一次做這種分析不知道從哪入手,便簡單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