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 英語去,大美分(第二更,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咱們?”
朱大皇帝抬頭看著成定康說道。
“這個世界是憑藉實力說話的,誰想強迫咱們接受不願意接受的東西,總得先問過咱們的拳頭吧,融合政策要堅持一百年不動搖,一百年後,就天下大同了。”
天下大同!
這才是朱大皇帝的最終夢想啊,當然了,他的大同之世,指的是華夏的大同之世。
“陛下所言甚是,天下大同,非車同軌、書同文不可,否則,談何大同?”
看著正收取著棋子的成定康,朱大皇帝又補充道。
“還要語同聲,音不同易生歧意,這才是帝國只教標準國語的原因。”
早期南華有各地的移民,大家說的也都是南腔北調的,如果不是同鄉,工廠裡對話都有點費勁,所以朱大皇帝才會以江淮官話為基礎借鑑後世的漢語拼音,制定了國語發音,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推廣,現在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語同音。
“國人國語嘛,現在大明國語不但於帝國各地推行,就是大唐那邊,現也在推廣新官話和拉丁字母拼音,雖說現在只侷限於學校、廣播,可久而久之,國語勢必會取代各地方言,使我華夏諸國人同種、書同文、語同聲。”
在成定康提到大唐時,朱大皇帝微微點了下頭,大唐為什麼會引入國語,不僅僅是因為留明生主導其教育,更重要的是教材,因為師資力量不足的關係,大唐的學校大都直接使用帝國的中小學教材,教材的相同不僅帶來了語言的相同,還有其它的改變,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才有了價值觀的相同。
在過去的二十幾年間,帝國透過華夏教育基金會向華夏祖地提供了上億元的教育資助,使得數千萬人得到了教育機會,他們註定將會改變華夏,無論徐州那邊是否願意……
想了想,朱大皇帝突然問道。
“大唐那邊現在怎麼樣了?他們態度還像之前那麼曖昧嗎?”
所謂的曖昧,其實就是中立,自從戰爭爆發之後,大唐一直保持中立,雖然對帝國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帝國還是需要一個盟友去撕碎英國在東南亞統治的。
當然,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在蘇大皇帝看來東南亞就是華夏的應取之地。也是華夏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的最好回報,如果他們錯過這個機會的話,那可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畢竟,對於華夏來說,這是他們最後一次擁有掌握東南亞的機會了,這個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陛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唐應該會在近期對英國宣戰,他們……”
成定康笑說道。
“已經撐不下去了,畢竟,天下大勢如此,順者昌,逆者亡,李氏斷不敢逆勢而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