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強國的崛起,必定是踩踏著另一個強國的屍骨而崛起,一個霸主的誕生必定是伴隨著另一個霸主的沒落。

一場近乎於奇蹟的“特林達迪大海戰”徹底打斷了大英帝國的脊樑,英美聯合艦隊32艘主力艦,7艘在夜襲中被魚雷艇擊沉或者重創後自沉,8艘在第二波空襲被飛機擊沉或者重創後自沉,6艘於主力艦隊炮戰中被擊沉,2艘掛起白旗,剩下的9艘戰艦在接下來的一天中,或是被潛艇擊沉,或是被飛機擊沉,最後僅僅只有2艘逃出生天……

這一天堪稱是海戰史上的“大奇蹟日”!

而這樣的大奇蹟日,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切。失去了皇家海軍的英國,還是英國嗎?

面對慘敗,英國首相塞西爾不得不宣佈辭職,自由黨的亨利·坎貝爾·班納曼臨危受命組建新內閣,在就職當天,其就對外界宣佈將“全面調查針對拿破崙四世的刺殺行為”,並且承諾“無論任何英國人涉及刺殺事件,無論是直接策劃,還是協助隱瞞,都將遭受法律的嚴懲。”

在這一訊息釋出後,所有人都知道——英國開始準備和談了。

只是,英國還剩下多少和談的本錢?

這就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事實上,現在不是英國是否開始和談的問題,而是帝國同盟是否願意與其進行和談。

又一次,在歐洲的外交官們開始在中立國活動了起來,甚至就連過氣的——早就辭職的俾斯麥伯爵,也透過中立國踏上前往大明帝國的郵輪。

所有人都清楚,對於協約國而言,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在輸掉最後一條褲衩之前,結束戰爭。也就是在俾斯麥以私人身份,前往大明帝國的時候,一支帝國海軍的特混艦隊,則浩浩蕩蕩的駛向了北方,而特混艦隊的主力,正是從太平洋調回“大漢號”和“大魏號”戰鬥艦,除了兩艘戰鬥艦外,還有兩艘航空母艦以及多艘巡洋艦以及輔助艦船。

這支浩浩蕩蕩的艦隊,直接駛向了北方,駛向了北美沿岸。

12月初的紐約,正處隆冬,紛飛的大雪籠罩了整個城市,不過更加寒冷的卻是人心,自從“新澤西”號戰列艦步履蹣跚的駛入紐約後,這裡的人們就意識到了危機的到來,許多富人紛紛離開了紐約。

而在紐約城內,不知多少人在那裡討論著一個話題——帝國艦隊什麼時候會抵達紐約,炮擊這座城市?

在戰爭初期,紐約曾經遭受過戰爭的創傷,不過那場騷亂是黑人的“零元購”,在軍警平定騷亂之後,數以千計的黑人被白人私刑處死,更多的黑人則被強制徵兵,至於女人和孩子則被房東們驅趕出了房子。

一夜之間,這座城市再一次變白了,以至於很多南方報紙都洋洋得意的說道“直到現在北方佬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傢伙是需要用鞭子才能在文明生存的”。

儘管那是一場騷亂,但也可以想象得到,這裡的人們對於戰爭的恐懼——畢竟,紐約是一座沿海城市,城市所有最繁華的地帶都位於岸邊。

如果有敵人從海上襲來,這座城市必定會毀於炮火。

富人可以逃離,可是普通人卻不行。

儘管亨利·福特是愛迪生電氣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但是他仍然是普通人,即便是明知道戰爭的威脅,他也只能繼續在公司工作,儘管愛迪生先生死於意外,但是現在愛迪生公司依然是紐約知名的電氣公司,作為工程師的他,一直在研究內燃機。

今天似乎和往常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和試驗室裡的其它人一樣,亨利·福特也在忙碌著手頭的工作,戰爭刺激著產業的發展,同樣也讓他們所有人都忙碌了起來。

“……更強大的動力,是研製高效能飛機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