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封建諸侯(第一更,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朱大皇帝為什麼要思索帝國的未來?
因為無論是這個世界,還是另一個世界,都清楚的告訴他——日不落帝國也有瓦解的一天。龐大的殖民地國在短時間內就陷入了崩潰。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失去殖民地之後就變成了一個不值一提的二流國家。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作為大英帝國親兒子的北美殖民地,也因為獨立意識而獨立,現在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的自治領,本質上也是為了維持殖民帝國做出的某種妥協,將宗主國直接統治的總督獨裁製廢除,把管理殖民地內部事務的權力交給當地人,既透過賦予自治權的方式,確保他們不會獨立……”
其實,在這個世界,現在海外領地和殖民地的獨立浪潮還不明顯,但是在另一個世界,殖民帝國的最終結局就是瓦解,甚至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歷程。
“或許現在我們還不需要面對類似的局面,但是這一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帝國中樞與殖民地的利益分歧會隨著未來加大,而不是減少。”
頓了頓,朱大皇帝凝視著遠方,說道。
“而在這種分歧存在的情況下,帝國是否能夠在未來應對來自外部的挑戰呢?”
其實,朱大皇帝所擔心的是什麼呢?
是外部的挑戰!
來自外部的挑戰會促成帝國的瓦解,因為外部的敵人會千方百計的誘使內部的問題爆發出來,從而瓦解整個帝國。
在另一個世界,這一切都曾經發生過。在美蘇兩國的合力推動下,不列顛和法蘭西的殖民帝國迅速崩潰了。
“陛下,是憂心未來會有他國支援帝國內部的判亂嗎?”
左宗堂問道。
“最強大的帝國是從內部被摧毀的,當年北美之所以獨立,就是因為有法國干涉,現在帝國殖民地如此龐大,未來只會有N個法國出現,這對帝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就像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在1837年也曾在美國的支援下發生過叛亂。類似的事情發生的話,未來帝國就會陷入到分身乏術的危險狀態……”
朱大皇帝蹙著眉頭繼續說道。
“面對類似的局面,為了維持殖民地的存在,帝國勢必需要要政治上、軍事上耗費鉅額的開支,當然這並非徒然,帝國可以從殖民地獲得大量回報,但是這勢必也會加劇對立——一邊是有人抱怨帝國為了海外省以及殖民地擔負的沉重負擔,比如說現在,帝國每年用於殖民地的開支多達兩億元,另一邊是殖民地民眾也會抱怨帝國對他們統治……”
“陛下,其實就這是殖民地的通病——所有的官員都是由本土派出,這也是英國開始給予了大英帝國境內各主要的白人殖民地以自治權的原因,雖然他們擁有自治權,但仍屬於大英帝國的一部分。這樣既維護了大英帝國廣闊的殖民體系,又滿足了廣大殖民地地方勢力的利益需要。”
雖然人不在廟堂,但是左宗堂仍然關注著世界的變化,大英帝國在過去的幾年間,正在迅速的調整他們的殖民政策,為什麼調整?說白了,就是為應對世界局勢的變化。
“不過,我們的殖民地建制時間尚短,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地方勢力,況且,帝國的公務員考試也面對殖民地,他們的上層精英本質上也是帝國的上層精英,而帝國公務員的流動是公平的,殖民地官員會到帝國本土任職,帝國本土官員也會到殖民地任職。”
脫胎於“科舉制度”的公務員考試,儘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勢力的產生,但也只是抑制而已。
“他們的家在殖民地,地方勢力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時間的問題,殖民地的種植園主、礦場主、商界士紳以及官員,都是地方勢力的組成部分。”
朱大皇帝搖了搖頭,直接了當的說道。
“所以,朕不得不考慮殖民地未來定位問題,是不是要向英國人效仿?是等到將來不得不改時,再給予海外省和殖民地自治權,還是主動給予自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