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世界範圍來說,沒有任何一支國家的海上力量對新技術的採用會像帝國海軍這樣激進,當然,這種激進再讓帝國海軍收穫技術紅利的同時,同樣也付出了代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管鍋爐。

水管鍋爐不僅加熱效率和升汽速度都遠超火管鍋爐,對於寶貴的艦船空間和載重量來說,水管鍋爐單位功率的體積重量要比火管鍋爐要小,維修也更方便。但是由於水管鍋爐的結構,對結構設計和材料工藝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連線各壓力部件的連線部位的強度和壽命。

所以早期的水管鍋爐不是效能太差,就是壽命很短,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在美國人斯蒂芬.威爾考克斯在1867年推出的陸用水管鍋爐後,這也是另一個世界美國海軍常見的巴布科克威爾考克斯式鍋爐的源起。

也正是那一年,南華動力公司引進了這一技術,以其為基礎設計了船用鍋爐,相比陸用鍋爐甚至船用鍋爐對於尺寸,體積和重量更加敏感,工作環境更加惡劣卻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重新設計改造的技術難度自然也就增加了很多倍。不過,經過了幾年的努力,還是成功的設計了出來。

在投入使用初期海軍上下都缺乏水管鍋爐的使用經驗,例如在使用水管鍋爐的最初幾年,甚至連正式的使用手冊都沒有,水管鍋爐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跑冒滴漏,燃煤消耗嚴重超標等問題。

但是在經過數年的磨合之後,在盛德八年,帝國海軍終於獲得了世界上最優秀的——艦政式煤油兩用鍋爐。但在此之前海軍前後被水管鍋爐折騰了八年多,不過即便是如此水管鍋爐優異的效能還是征服了海軍,讓帝國海軍堅定不移的選擇了水管鍋爐。

不過在海軍部提出他們的擔心時,作為蒸汽輪機設計師李德坤直接了當的說道。

“放心吧,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我們的蒸汽輪機早就在六年前,就已經在發電廠投入使用了,效能肯定能得到保證。”

他要是不這麼說,估計海軍方面還不至於擔心,他這麼一說,海軍方面反而有點擔心了,因為艦政鍋爐最初就是在發電廠使用的……

當然了,對於急欲奪回技術領先地位的帝國海軍來說,冒點風險也是值得的。

“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

在皇宮的餐廳裡,享用著皇家御廚烹調的美食,林躍虎這位帝國海軍上將,笑著說道。

“相比起往復式蒸汽機,蒸汽輪機沒有活塞連桿等往復運動元件,運動方式更加平順,振動和噪音,尤其是在高速運轉時的振動遠遠小於往復式蒸汽機,而且更容易承受更大的蒸汽壓力,功重比和空間尺寸更是遠遠強於往復式蒸汽機,而在用於發電的實踐中發現,汽輪機的熱效率也比往復式蒸汽機有極大的進步,這些優勢簡直是為船用動力天造地設的。所以海軍技術部門認為,蒸汽輪機就是海軍動力的未來!”

在林躍虎解釋著海軍對蒸汽輪機的選擇時,朱大皇帝微微點頭說道。

“既然技術部門認定了,那就實施吧,努力搶佔技術的最前沿,不僅對帝國海軍重要,對於帝國工業界同樣也是如此。”

朱大皇帝怎麼可能不知道蒸汽輪機是戰艦動力設施的發展方向,甚至蒸汽輪機就是在他的“指導”下發明的,六年前首先在火電廠得到了應用,隨後蒸汽輪機發電機組立即憑藉其優異的效能取代了往復式蒸汽機,為大明帝國的電力化做出了貢獻。

不過在朱大皇帝看來,在攻克汽輪機發電之後,下一個目標就轉向了作為船用的汽輪機組,畢竟,在未來無論是戰列艦還是航空母艦,都需要汽輪機組。

不過,汽輪機在艦船上的應用還會碰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蒸汽輪機的高轉速帶來的螺旋槳空化現象所導致的推力下降,就是需要克服的問題,對此朱大皇帝當然需要提醒一下。

不過也就僅僅只是屬於提醒“汽輪機和螺旋槳轉速無法匹配所導致效率降低的問題”,至於其它,朱大皇帝並不願意幹涉太多,就像在蒸汽輪機的研究過程中,他也就是提出了一個構想,然後交給了技術部門去研究,而不是直接插手,甚至拿出一本蒸汽輪機的技術手冊,讓他們去研究。

大明的技術領域總有一天需要甩掉柺杖。甚至就是朱大皇帝的偶爾的

“靈光一現”,也需要甩掉,畢竟,大明所需要的是自我創新能力,而不是靠著“靈光一現”式柺杖去發展,所以在很多時候,朱大皇帝甚至願意犧牲時間,然後等待著帝國的科學家們去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