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這樣說,可是辦起事來,能讓人放心的人卻不多啊。”

陛下看似隨口一說,讓左宗堂沉思片刻,然後說道。

“臣以為錢德功可以出任閣相,他前幾年在東瀛辦事也是有目共睹的。”

略微點了點頭,朱大皇帝說道。

“錢德功的辦起事來,倒也能讓人放心,不過,王有齡……”

“陛下,他比臣還長兩歲哩。”

左宗堂的隨口一說,讓朱大皇帝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既然左相致仕,那王有齡差不多也要致仕了。

“陛下,以臣之見,這閣相也是應該有期限的,歷朝歷代為何動輒有所謂“權**臣”,所謂“奸者”,無非就是十數年坐於朝中,即便是不結黨,身邊也會聚集一群人,所謂結黨營私,大抵上也就是如此,賢相變成奸相權臣,最後,大抵上都無法善終。”

或許是因為已經打定主意要致仕了,左宗堂說起話來並沒有絲毫的顧忌,最後又直接建議道。

“以臣看來,臣這十二年興許就差不了,時間再長的話,或是成奸臣或是為權相,皆非帝國之福啊!”

對於左宗堂的建議,朱大皇帝略微點了點頭,其實大明朝政中樞,既不同於華夏的傳統,也不同於西洋,以帝國行政院為例,它是最高行政機關,總理行政事務,包括內政部、外交部、戶部、文部、法部、工商部、交通部、衛生部、勞動部等部門事務皆由行政院總管。

行政院設有一位總理大臣和兩位協理大臣,這麼些年,左宗堂一直官居總理大臣,也就是所謂的“閣相”,至於王有齡則是協理大臣,兩年前,錢德功晉升協理大臣。在大明的官場語境之中,他們兩位都是輔相。

儘管行政體系看似將東西方融合成為一體,可是實際上,卻遵循的是華夏傳統的理政方針,比如說侍郎以上選任皆是出自於皇命,比如官員沒有任期。

其實說白了,大明帝國的內閣行政體制本身就是為了加強皇權,是在充滿借鑑歐洲君主政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大明的君主制中既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也不同於德意志式的立憲制,在某種程度上,大明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類似——絕對君主制!

在大明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官僚體系完全圍繞著皇權,這一點理所當然的就是“華夏傳統”了,只不過朱大皇帝在這個傳統之中揉進去了一些現代行政要素,可本質上就是新瓶裝舊酒而已。

絕對君主制才是本質啊。皇權才是核心啊!

現在左宗堂之所以會這麼說,其實既是為了防範出現“權相”,也是為了大明政體的穩定,畢竟,在現在的大明華夏傳統式“君相相爭”是沒有市場的,但是在絕對皇權之下,誰知道呢?

所以,有些事情需要防患未然,這也是左宗堂自覺能為大明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看來你已經有想法了?”

“臣會在最近幾天,以行政院的名義上奏摺。”

略微點頭,朱大皇帝並沒有說話,過了一會,才說道。

“朕在雲頂有棟別業,左相可以到那裡好好的調養一下身體,過幾年,朕還是要與你有大用的。”

什麼?

左宗堂不解的抬抬頭,目光盡是詫異,陛下是什麼意思?

“不要看朕,左相,把身體調理好,過幾年,發生大事了,朕還是需要你來幫朕把把關,掌掌舵的。你辦事,朕放心!”

一句“你辦事,朕放心”讓左宗堂險些沒有流出眼淚,這樣的信任,古往今來有多少臣子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