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掌握世界的工具 (第一更,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面對喬致庸的問題,李佑安笑道。
“哈哈,銀行……只是其中之一吧,這樣,要是喬先生感興趣的話,等到了南華,不妨與在第八大街參觀一下,那裡可是帝國的金融中心!”
帝國的金融中心?
不在帝國的中都,也不是曾經的首都應天,而在南華。
其實當年大明以應天為都城市的時候,就曾考慮過是否把應天建成“中心”,當然也包括帝國的金融中心,但是這個建議被朱大皇帝一票否決了。
原因無它——沒有必要。
在朱大皇帝看來,首都就是首都作為政治中心就差不多了,沒有必要為了成為金融中心,把銀行、保險公司遷往首都。
也正因如此,無論是應天,還是中都,遷的都是政府機構,至於金融機構、商業企業都是自然流動,南華和應天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它的繁榮,也和這有直接的關係——行政中心的遷移,並沒有對當地經濟造成多少的影響。
而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南華,儘管早在十幾年前,大量的官廳機構遷往應天,但是南華非但沒有蕭條,甚至比起過去更加繁榮了,人口剛剛超過三百萬大關的南華,是大明帝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市,即便是應天也無法與之相比。
這座城市的中心是那裡?
是朱雀大街?
或許那條大街是南華的主幹道,是最繁華的所在,但是事實上,這座城市的中心卻是第八大街。
第八大街是南華最“古老”的街道之地,早在20年前就出現在圖紙上,18年前這條大街出現在世人面前時,第一棟建築就是南華銀行,也正是從那時起,這條大街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從此之後這裡雲集了大明的銀行、保險以及證券交易所等各種金融企業,而現在則以“大明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而在這些機構之中,最引人矚目永遠都是大明帝國銀行——大明帝國銀行,他的前身就是南華銀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就是帝國的中央銀行。
但是這家銀行卻是……皇家的,而不是帝國的。
這一天,在帝國銀行28層樓的樓頂辦公室裡,大明帝國銀行總裁胡光墉坐在皮扶手椅上,他又一次瞥了一下眼前的報告,輕聲自言自語道:
“差不多是時候了……”
這份報告是帝國銀行將全面參與神州“廢兩改元”的報告,根據報告帝國銀行將會提供4000萬元貸款支援“廢兩改元”,而相應的從此之後,神州的金融將會和大明帝國高度捆綁在一起。
這也是“華夏一體化”的一部分。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帝國銀行也將會從中獲得極其豐厚的利潤,畢竟,每年7.5%的利息可是極其豐厚的,大明的外債融資利息也不過只有3.5%,內債不過區區3%。這是和國家信用有很直接關係,信用好的國家,國際債券利息低,反之自然就高了,英國的國際債券利息僅僅只有3%,但是羅馬帝國卻高達5%,國家信用有時候,真的很關鍵啊。最少在國際信貸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信用,信貸成本就會明顯增加。
但是最重要的並不是利潤,而是帝國銀行將會透過神州的金融改革,直接參與其中,甚至掌握神州的金融,令兩國金融業實現真正的一體化。
對於國家而言,或許是兩個國家的金融一體化,但是對於銀行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一體化,而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帝國銀行的觸角將會深入到神州的各個方面。
想到這,胡光墉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陛下常說的那句話。
“掌握金融就是掌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