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每天都有人離開,當然也有人到來。

車站裡的人很多,從其它地方來的乘客們,在下車之後,無不是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這座城市。乘客中有不少都是身著襯衫的華裔,他提著行李箱,身邊站著女人和孩子。

看起來滿面期待的他們,是典型的華夏裔:一份體面的工作,一個盡職的老婆,五六個孩子,一個月30元的收入,住在每月僅需要3塊錢房租的長租公寓裡。

華夏裔大都過著這樣的生活,他們會在一家企業工作一生——在接受完學校教育開始工作後,一旦進入一個組織,就會一直工作到退休為止,而組織不能以非正當理由將其解聘。

當然,這僅僅侷限於華裔。

在人們為了工作離開徽州的同時,每天都有千百計的華裔為了工作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新建的企業需要工人、需要技術人員,需要主管。

自己人當然要照顧自己人,這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來來往往的人們,正在一點點的改變著這座城市。

“我們所需要的就是用工作機會,把里約,把聖保羅,把米納斯吉拉斯,把這些地方的400餘萬人一點點的遷移出去!”

站在窗邊的成定康注視著大雨中的城市,用澹澹的語氣說道。

這位帝國北十二省戰後重建委員會主任在過去的幾年之中,一直負責著推行帝國在巴西佔領區的戰後重建。

事實上重建委員會就是所謂的佔領當局,具體負責北十二省的“戰後重建”,其實也就是具體的佔領方針政策。

“主任,這恐怕有點兒困難。”

作為主任的秘書,趙功魁當然知道這個計劃的核心是什麼,是為了降低這一區域裡的拉丁裔人口數量,最終達到某種平衡,更準確的來說,是讓華裔成為北十二省的大多數。

“工作許可證,往後職業登記所必須嚴格按照8比2的比例開出外省的工作許可證,放心吧,為了生活,那些人不介意前往其它省份的。不要害怕給他們提供工作,農場需要工人,礦山也需要礦工,就是桉樹種植園裡,同樣也是需要工人,把他們分散出去,分散到大明各個省份,最終,他們會徹底的融入我們,成為我們中的一員。”

對於這個未來,成定康可是充滿期待的,和許多帝國的官員一樣,他滿懷信心,相信這一切,畢竟,華夏文明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文明兼融並蓄史,春秋時期的四夷在“撫夷歸夏”下,融入成為華夏的一員。

或許現在會有人抵抗,但是最終時間會改變這一切。

“主任,上個月,清剿部隊在雨林裡又發現了二十三處“基隆布人”的村落,是按舊例處理,還是?”

基隆布人,就是逃亡奴隸和他們的後代,在奴隸時代的巴西,總有奴隸趁看管鬆懈或者在開墾雨林時逃向巴西腹地,這些逃跑的奴隸會聚集在一起,襲擊雨林中的土著原始部落,殺死男人搶奪女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處處秘密社群,這些社群往往處於密林深處,或者地形複雜的地方,因此,一直遠離開文明世界。按照軍方的估計,在茂密的密林深處,至少有上千個這樣的秘密社群,實際上可會更多。

原本,他們會安靜的生活在密林深處,遠離文明社會,但是因為叛亂游擊隊進入密林,軍隊的清剿總會遭遇這樣的村落。

“和過去一樣,徵召他們參與清剿,他們長期生活在雨林深處,對雨林比咱們更瞭解,也更適應,而且大都敵視白人,要知道,那些叛亂分子,有不少都是種植園裡的奴隸主、監工。”

成定康直接了當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