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鋒的變化為什麼會這麼快?

去年歲末他爹——在丁憂侯補了十三年後,終於在新朝復出為官了。當兒子的自然也就搖身一變,成了新朝的忠臣。

“哈哈哈哈!”

諸人無不是大笑不止。

……

週末的晚上,在南河大學的餐廳內,樂聲飄揚,樂隊在一旁演奏的同時,南苑各校的百餘位華夏留學生,或是端著酒杯,或是端著餐盤,在那裡交談著,他們偶爾會把目光投向入口處。

那位張大人還沒有到。

雖然沒有到,可是對於這些留學生們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聚會。他們彼此交談著,互相結織的同時,又留下了彼此的聯絡地址。

而其中,幾位穿著軍裝的青年,他們的站姿挺拔很是引人注意,不用看,都知道他們肯定是炮兵學校的留學生。

在過去的十年間,徐州與大明的合作從秘密到公開,直到各方面的合作,都是眾所周知的。為什麼去年徐州會通電,說白了,就是那些大明留學歸國的青年軍官的逼宮。

眼下這些青年軍官同樣也是聚會中的明星,眾人無不是紛紛與其結交一番,那怕只是一面之緣,也算是結個善緣。畢竟,國內的變革正是青年軍官們推動的。這些人回國後受到重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在人們如眾星捧月一般,與這幾名炮兵學校的留學生聊著天的時候,門口突然傳來了一陣騷動。

“張大人來了!”

人們紛紛把目光朝門口投去,只見穿著一身便裝的男子和校長並肩走來,有說有笑,也不知道在聊些什麼,他們身後跟著一名中校軍官。等來到留學生隊伍前,校長說道:

“幼樵,既然來了這,就先給大家講幾句吧。”

看著那一個個衣著整潔、卻又朝氣蓬勃的學生,張佩倫感慨道:

“想來大家都知道了國內的劇變,過去我華夏為滿清鉗制,百業不興,工不強,商不興,國家更是遭受列強百般欺凌,今日我中國正統得復,欲謀富國強兵之道,就非得求知識於世界不可,今日與此地見到諸位,本官沒什麼好說的,諸位青年才俊都是中國的未來,希望你們在大明,能夠刻苦學習,學好專業知識報效華夏;求學期間能維護國家名譽……”

看著眼前的這些學生,知道他們之中有小一半都是自費留學生的張佩倫,先是勸勉一番,然後又補充道。

“眼下國家初建,正值困難之時,朝廷雖然有意加派留學生,可財力極其困難,不過雖是如此,在皇上曾當面向本官叮囑,雖然朝廷困難重重,但留學生有所需,朝廷又豈會對爾等赤子視若無睹?因此,往後留學生在大學就讀期間,每月可領取4元生活津貼,還望大家體諒朝廷的困難,能夠給予的資助不多,總之大家辛苦了。”

張佩倫的話音剛落,周圍盡是一片歡喜之聲,每月4元錢,看似不多,但他們在學校一個月的伙食費,差不多也就是2塊錢,四元錢基本上可以滿足他們一個月的生活開支,這意味著他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

“不辛苦!”

“朝廷能念著我等,我等已經感激不盡了……”

留學生們紛紛回應,他們說的是真心話,他們是真心感激,在大明高等學校都是提供助學金的,他們平常靠週末和假期勤工儉學就可以能夠維持學業,而現在朝廷提供生活補貼,他們自然不用再勤工儉學,往後只需要專心學業即可,又怎麼可能不感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