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高有多少層高啊?有10層嗎?”

在得知足足有十六層高時,柳重教、金玉均他們都沉默了,他們簡直無法想象,這麼高的樓是怎麼蓋出來的,在朝鮮即便是最高的塔也沒有這麼高啊!

“這樣的高樓,樓裡的人是怎麼上下的?”

在得知有“電梯”那種可以把人送到高樓上的機器時,柳重教的半晌都說不出話來。

他想說“奇技淫巧”,但卻說不出口來,畢竟,即使是按照理學的觀點主張限制的“奇器”、“奇技”是指對社會生產和生活毫無用處的技術產品,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傳統技術的評價體系中,“經世”標準最為主要的,技術要有利於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就是華而不實的玩物,還會帶壞帝王將相走上歪路。

可是可以把人帶上高樓大廈的電梯,可以讓人如白晝般讀書的電燈,可以日行千里的蒸汽船、火輪車,這些是“奇技淫巧”嗎?

按照“經世”的標準來說,顯然不是。

可是這裡的一切都和想象中的大明不一樣啊。

在臨海市最熱鬧的大街上穿著朝式服裝朝鮮使團一行,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顯得有些另類。畢竟,對於從華夏移民過來的大明人來說,對於源自明代人烏紗帽、官袍,都是極其新鮮的,畢竟,這些都是“前朝舊物”。

路人總是好奇的打量著他們,看到他們綰成髮髻盤在頭頂的頭髮時,有些人不禁用若有所思的目光打量著他們。

這一切都是熟悉的,而且在大明的歷史書上,對“剃髮易服”有著極其詳細的描述。而這現在這些朝鮮人的打扮,實在是太像了,像大明朝舊時的打扮。

在路人們打量他們的時候,柳重教也要打量著這些路人,他們的穿著打扮更像洋人,甚至在臨海的街道上也能看到不少洋人,這裡那有絲毫天朝之相?

“如此華洋雜居,天朝體面何在?”

柳重教的心裡頗有些惱火,他要到的是大明,不是這樣的大明。

他心目中的大明是什麼模樣?

自然是君賢臣能、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的大明瞭,在那個大明,皇帝是賢君,大臣是能臣,百姓安守本份的。

可是現在呈現在他眼前的大明是什麼模樣?

是一個光怪陸離的,與他想象中的天朝截然不同的大明。

甚至這個大明還有許多洋夷,華洋雜居,且不穿漢衣,不留髮髻,這是大明嗎?

“柳先生,可是覺得我大明西洋人太多?”

不用問,趙騰都猜出了這個朝鮮人在想什麼,對於朝鮮人他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不等對方回答,他就說道。

“此,大明軍威之證,我皇立國之前,親自領兵數千,轉戰三千里打下此地,後又北伐千里,滅智利,千里之土、百萬之民,皆為我大明所有,如此我大明才能立國於異域,現在我大明國土幾不遜於中國舊土,皆是陛下十三年開疆之功……”

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十個字,可柳重教他們無不是被嚇了一跳,只用了十三年,就在異國他鄉打下這麼大的地盤,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啊,皇帝陛下真不下高祖、成祖二帝啊!”

原本在路上還覺得這個大明興許是假冒的金玉均,這會真的被折服了,正像在歷史上,幾年後他去了一趟日本,就被日本明治維新後的銳意革新所折服一樣。

一個小日本就能讓金玉均折服,況且是大明呢?

“盛德皇帝武功赫赫,確實讓人欽佩!”

柳重教依然顯得還很矜持,儘管他欽佩盛德皇帝用短短十三年的時間打下的這片基業是前無古人的,但是他還是無法接受這個大明與他想象之中的區別實在是太大了。

大明,不應該是中華嘛!

可中華的禮節、衣冠何在?

要是說衣冠何在,倒也不能說全不在,畢竟,不少大明女人已經重新穿起了漢式的衣裙,當然那種後世改良漢服,那些漢服皆是出自於朱大皇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