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拿過吉他,掃了下琴絃,彈了幾個和絃。對這琴還是很滿意的。

“行,張哥就這把了。”吳哲開口道。

“嗯,你看看還要什麼?”張哥看吳哲滿意也是開心問道。

“我還想弄把二胡和笛子。”

“二胡和笛子啊!阿哲你稍等下,我給你拿去,說完就進了裡間。”

吳哲和馬三兩人對望了眼,這什麼情況?外面可是有陳列這兩樣樂器的。

一會功夫,張明捧了兩個盒子出來了。

“來,開啟看看,這可不是外面這些貨色可比的。阿哲也就是你來買,一般人我還真不會拿出來。不過你要水平不好,這兩件樂器你還真把握不了。要不給哥哥們露一手?”

說完說完笑嘻嘻的看著吳哲。

馬三看不過去了,上前道:“先說說東西,彈奏還不簡單,阿哲又不會跑了。”

說完自己先上手拿起了盒中的笛子。

“周林生大師作品,笛長一尺八,用的是瀟湘竹中的淚竹。那手工和材質以後不說沒有,但也會非常少見。不過它的音準是A調,不是高手吹不來,對氣息量要求非常高。”

又對著吳哲道:“試試?”

吳哲一點頭道:“好!”

看外型吳哲就喜歡上了這把笛子。標準長度,表面呈淡黃色,明亮光滑。笛上還有點點如眼淚的天然刻印。十二孔排列整齊,尾端還有一截青色流蘇懸掛。漂亮!

吳哲接過笛子,吹了幾下泛音,試了試找到音準。又問張明拿了張笛膜。

吳哲閉了閉眼,再睜開時已是左腿稍微前傾,腰直,頭正,肩平,雙手舉起竹笛於口部,肘部自然下垂。再配上以前修佛的氣度;清秀英俊的外貌。往那一站就是宗師氣度。

馬三和張明也是暗讚了聲,等笛聲起時,馬三感覺還只是好聽。張明自己是搞音樂,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一首從沒聽過的曲子被吳哲演繹了出來,曲聲亮,透,圓,厚。猶如一幅江南水鄉圖在幾人眼前展開。

一曲吹完,馬三還沒回神,張明已急急開口道:“阿哲,這什麼曲子,我怎麼從來沒聽過呢?還有你的手法跟誰學的?我怎麼看南派和北派的指法都有用到?還有你的氣息怎麼那麼長?是怎麼換氣的?“

這時張明是一肚子疑問。

吳哲看著張明不知怎麼回答了,手法他是和網上和各位大師學的,曲子是最近看多了曲譜,再結合後世無數的曲子自己創作的。

至於氣息則是自己身體的本能,再加上自己現在變態的控制力就造就了這首”江南”。

只能無奈道:“我說我自學的,張哥你信不信?”

張明則是用看傻子的表情看著他道:“你猜我信不信?”

吳哲就知道是這個結果。倒是馬三從旁邊道:“我信,老張你是不瞭解阿哲,別人辦不到不代表阿哲辦不到。天才的世界我們不懂。阿哲盲棋都能一贏三,比這個又差什麼了!”

張明還是有點愣神:“阿哲,真是自學的?”

吳哲只能摸摸鼻子道:“張哥,這個不說了,先看下那把二胡吧,我也好奇得很。”

張明也不再糾結,從琴盒中拿出二胡。

介紹道:“張文遠大師作品,整體有烏木雕成。大鱗莽皮做琴皮,琴絃則用白銀拉絲。琴弓是墨竹的幼竹製成,弓弦用的都是統一的白馬尾毛。”

介紹完,就遞給了吳哲。

吳哲也不客氣,雙手接過。琴一入手,稍稍壓手,手感非常好。拿起琴弓試了試音,又用手調了幾下琴上的琴軸,讓音更準一些。

拉過凳子,吳哲挺直腰背,端正坐下。琴聲起,低沉的琴音緩緩地流出。赫然是名曲“二泉映月”。

此時吳哲腦中也浮起了前世那抑鬱的日子,父母作陪,師傅指點。

聲聲入耳,一曲肝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