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宮苑

內書房中,李瓚與高仲平聽到崇平帝所言,臉上欣喜莫名。

這無疑又是一場輝煌大勝!

崇平帝將手中的軍報,轉而又交給一旁的戴權,說道:「將這封軍報交給李卿與高卿,閱看參詳。」

戴權輕輕應了一聲,接過軍報,轉而遞給兩位朝堂重臣。

這時,戴權轉過臉來,白淨面皮上現出一抹笑意,快行幾步,說道:「陛下,這裡還有一封衛國公的奏疏,還請聖上過目。」

崇平帝面上現出一抹詫異之色,柔聲說道:「子鈺的奏疏?」

戴權這時,躬了躬身,將手中的奏疏遞將過去。

崇平帝接過奏疏,整容斂色,垂下頭顱,凝神閱覽,兩道堅毅的瘦松眉之下,那雙銳利的眸子,目中見著訝異。

其上,大致陳述了關於大漢對朝鮮問題的策略,主要是以朝鮮之兵牽制遼東方面,此外,就是嚴密掌控朝鮮,以便為大漢的海貿戰略添磚加瓦。

再一個就是,大漢將在仁川方面開設港口,作為海貿的船舶停靠之港。

並且提出了一個概念,「中華經貿圈」,即納朝日於中華,以海貿互通。

所謂輕關易道,通商寬農,幾個國家實現經貿互助,大搞資源整合,時間一長,朝鮮勢必心向大漢,而後再行化夷為夏,永為漢之臣藩。

崇平帝閱覽奏疏,漸漸坐正了身子,反覆閱讀,拿著奏疏的雙手微微顫抖不停。

而這位帝王心頭,關於大漢盛世的構想,愈發真切。

「這就是子鈺所言的,以海貿之利,奉養天下臣民。」

崇平帝忽而只覺醍醐灌頂,一股難以言說的欣然席捲了身心,讓這位中年帝王只覺心神舒爽無比。

試問,如果天下賦稅,皆自海貿而出,在本土的田畝之稅給予很低的比例,百姓負擔大為減少,還會有歷朝歷代土地兼併,改朝換代的事情嗎?

但這位帝王隱隱意識到一個問題,這些出海的商賈以及豢養的武裝勢力,是否還受得朝廷的控制?是否會在異國他鄉對抗朝廷?乃至佔山為王?

而後續的應對就是朝廷開辦殖民公司,主導海貿。

這就是以國家為主導的殖民公司的由來,在出海淘金熱中,以政府和國家作為主導,趕上大航海的最後一波紅利。

此刻,李瓚與高仲平兩個人交換著閱覽看完軍報,心頭也為朝鮮戰事的勝利感到高興。

然而,李瓚與高仲平看向那中年帝王之時,見崇平帝原本消瘦的臉頰兩側已現出酡紅紅暈,心頭暗暗詫異。

崇平帝笑了笑,說道:「李卿,高卿,子鈺上了一份奏疏,朕覺得以往種種不解疑惑之處,霍然開朗。」

其實,雖說崇平帝也有思考,但絕沒有現在這般豁然貫通。

所謂長治久安,統業百代,就藏在海貿之利四個字當中。

而遼東之患只是外患,外患易平,內憂難除。

可以說,這一刻崇平帝悟道了,但只是悟到了第一層,真正的是人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就是榨取國外乃至其他種族的利益,來為中華文明的壯大以及繁衍生息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

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殖民掠奪與殺戮征服的時代,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正如《聖經》所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僅有的也奪過來。」

所謂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崇平帝看向一旁的戴權,說道:「將此奏疏,遞給兩位閣老閱看。」

這位帝王心頭仍在思量著賈珩所上的這封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