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京城

一夜過去,雙方都在互相防備中,渡過了崇平十八年的除夕。

當黎明到來,崇平十九年的正月初一。

此刻,天穹之上可見烏雲密佈,似乎醞釀著一場新的暴風雪。

而大批漢軍在城下營中,仍未發動攻勢,顯然想這幾天專門給來兩方軍卒專門過年。

賈珩此刻在幾個錦衣府衛的扈從下,立身在一座不知名山丘上,手裡拿著一根單筒望遠鏡,眺望著朝鮮王京城的虛實。

此刻,原本巍峨壯麗的王京城,已經坑坑窪窪,可見一些城牆豁口,都是這幾日戰爭所致。

隨著時間過去,銳利如劍的眉頭之下,晶然冷眸中見著一絲思忖之色。

穆勝將眸光從遠處收起,道:「子鈺,怎麼樣?」

賈珩道:「讓朝鮮方面向王京城中射以箭矢,綁著布條,就說如果投降我大漢,過往之事,既往不咎。」

穆勝劍眉之下,就覺得眼前不由一亮,道:「以流言動搖朝鮮士卒軍心,子鈺此策甚妙。」

穆勝輕聲道:「是否可以炸藥,近王京城牆掘開地道,放入炸藥,炸開城牆。」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可以一試,但這是鰲拜使用過的計策,鰲拜會有防備。」

並不是鰲拜用過之後,大漢就不能用了,只是實施計策的難度比較大,而收效可能未必有預想的那般好。

穆勝問道:「子鈺,是想效仿倭國,將朝鮮徹底納入歸治?」

此地並無外人,穆勝索性也問出心頭的疑惑。

賈珩道:「小王爺說的是,自前漢之時,朝鮮之地就為遼東四郡,今後海貿大興,如果以之轄制倭國,朝鮮就不可或缺。」

他真是受夠了後世東亞怪物房的互相殘害。

穆勝劍眉之下,目中見著一抹震驚之色,讚歎說道:「子鈺真是雄心萬丈。」

這種對領土的野心,如果碰到雄心壯志,開疆拓土的帝王,當可成就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話。

賈珩目光炯炯有神,道:「也是一勞永逸為後世子孫解決問題而已。」

穆勝點了點頭,朗聲說道:「其實父王在雲南時,也曾想過將南越故土收回,只是朝廷以此為好大喜功,窮兵黷武。」

賈珩默然了下,凝眸看向穆勝,道:「東平郡王,也認為當收復南越,設府劃縣,以供朝廷所用?」

這就是一次與東平郡王這等武勳,商議國策大略上的共識。

所謂同黨,不僅是政治利益的一致,還有國策傾向的一致性。

而世鎮雲南的東平郡王穆家,顯然是有動力鼓動向南越開拓的。

「自秦時,南越就是我中國故土,只是後來官員以之為煙瘴之地,認為不若棄守,父王常常嗟恨,漢家故土沉淪於異域番邦,乃我華夏之失。」穆勝面色微頓,低聲說道。

賈珩道:「是啊,文臣只守住一畝三分地,卻不知我華夏之時,楚國乃至嶺南都是蠻夷之地,如果不是前代先賢披荊斬棘,篳路藍縷,豈有我泱泱華夏,富有四海?」

可以說,儒家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漸漸走向內生性和保守性,遠遠不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那一套。

因此大凡穿越者,想要徹底改造華夏,也要重新掌握文化的定義和發展方向。

穆勝道:「子鈺所言甚是,如今我在倭國之時,可見此國國民雖然體型矮小,但性情堅韌,如果長此以往,壯大之後,如太宗朝之倭亂,難免重演。」

在陳漢的太宗朝同樣發生了類似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情況,而在太祖朝,陳漢在江浙之地,同樣經受過一些倭寇的滋擾。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所以應該化夷為夏,如今周方寰宇,如荷蘭紅夷已經在海上大興貿易,以海貿之利壯大國勢,國勢蒸蒸日上。」

荷蘭如今已是海上馬車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