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城,大明宮,含元殿——

崇平帝正自伏於一張漆木書案之前,手裡拿著一封奏疏,這是臺灣布政使徐開遞送的奏疏,請議從閩粵移民之策。

大漢從荷蘭人手裡取來臺灣以後,內裡當地百姓多為荷蘭移民,臺灣官府並未一味驅逐,而是讓荷蘭紅夷固定聚居之地,集中管轄。

而布政使徐開到任之後,則是勵精圖治,一方面在官府的組織下,組織工匠技師學習荷蘭人的造船、航行、冶金等諸般制藝,另一方面組織閩粵移民在島上拓荒種植。

但隨著對寶島的持續開發,也漸漸發現,需要更多的百姓移民,以實新拓省域。

就在這時,大明宮總管太監戴權快步而來,溫聲說道:「陛下,錦衣府遞送來衛國公的飛鴿傳書。」

崇平帝放下手裡的奏疏,眉頭挑了挑,問道:「飛鴿傳書?」

也是,都快兩個月了,子鈺那邊兒也該有訊息遞送過來了。

戴權白淨面皮上帶著淺淺笑意,低聲說道:「陛下,衛國公率兵收復遼東之蓋州衛,海州衛,殲敵兩萬餘,擊斃東虜大將遏必隆,初戰告捷。」

崇平帝聞言,大喜過望,迫不及待招呼道:「戴權,將軍報拿給朕看看。」

戴權躬身而起,將錦衣府遞送來的一份箋紙,呈送上去。

崇平帝目光掠向箋紙所述,迫不及待地看著其上簡短的文字,那張剛毅面容之上激動之色難掩。

又是殲滅三萬女真精銳,女真自立國以來,攏共有多少精銳兵馬?

崇平帝兩道瘦松眉之下,目光炯炯,一如暗夜星辰,稍稍平復了心緒,高聲道:「來人,召集內閣並軍機處全班至內書房問話。」

戴權拱手稱是。

不大一會兒,內書房外的石階上,內閣首輔李瓚、內閣次輔高仲平,內閣閣員齊昆、呂絳,兵部侍郎施傑,魏王陳然等一眾內閣軍機,快步而進,面上多是見著疑惑。

幾位朝堂重臣進入內書房,朝著御案之後的中年帝王行禮,道:「微臣拜見聖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平帝語氣之中不乏輕快,朗聲道:「諸卿平身。」

「謝聖上。」幾位軍國重臣紛紛起身。

崇平帝沉吟片刻,道:「剛剛,賈子鈺遞送了飛鴿傳書,江南水師已經收復了遼東的蓋州衛、海州衛幾處地方,徵遼大軍,初戰告捷。」

此言一出,李瓚與高仲平臉上多是見著喜色流露。

相比前幾年,還有人會對賈珩的領兵將略有所懷疑,在經過幾番波折以後,這種程度的戰事,根本不會有懷疑。

賈珩帶兵,萬無一失。

但什麼時候取勝,就非眾臣所知。

李瓚沉毅面容上同樣縈起喜色,拱手說道:「恭喜聖上,我大漢時隔多年,終於再次收復遼東舊土,可喜可賀啊。」

高仲平臉上同樣笑意浮起,說道:「聖上,二衛距離盛京不遠,乃為要衝之地,我大漢水師已在遼東站穩跟腳,就可隨時威脅盛京城中的滿清***。」

崇平帝面色振奮,說道:「這一戰又殲滅女真***兩萬餘,女真原就兵微將寡,這兩三年,連番折損,當現敗亡之相。」

李瓚想了想,又是擔憂說道:「只怕***於此,不會甘心,會調集重兵,圍攻衛國公所部水師。」

呂絳目光閃爍了下,拱手出班,問道:「聖上,如今可否發京營大兵,出得關塞,一舉平滅遼東?」

此言一出,內書房中恍若被扔下了一顆巨石,波瀾圈圈而生。

崇平帝聞言,將目光投向李瓚與高仲平,問道:「你二人如何看待此事?」

李瓚

拱手說道:「聖上,微臣以為此事倒也不急,還要衛國公在前線的下一步進兵動向。」

高仲平道:「微臣贊同李閣老所言。」

崇平帝點了點頭,說道:「所言甚是,這次子鈺先行報捷,卻並未提及京營發兵一事,想來暫時不需增派援兵。」

李瓚想了想,又道:「天氣馬上入冬,北方苦寒,我大軍縱然集合一處,打算出兵北伐,也當在明年開春以後,才更為便宜。」

高仲平道:「而且還缺乏統兵主將,協調水陸大軍的人選,此非衛國公不可擔任了。」

這就是知兵內閣的便利性,在面對這些戰事上,少了一些扯皮,決策效率也較楊國昌、韓癀主政內閣的時代,提高了不知多少。

因為李高兩人都通曉兵事,尤其是高仲平在督川之時,曾屢立戰功,對行軍打仗也有一番自己的用兵方略。

崇平帝頷首表示滿意,說道:「李高兩卿所言甚是,朕也是這番意思,等後續賈子鈺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