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賈珩:最後一塊兒改朝換代的拼圖……(第2/4頁)
章節報錯
興子聲音嬌俏、酥軟,被賈珩捉弄的芳心嬌羞,說道:“左右也是年前那封,後面就沒有了。”
賈珩剛毅、沉靜面容之上,就是現出一抹思索之色。
從大漢派駐兵馬至日本以來,已有好幾年,倭國方面政局漸趨平穩,難保後光明天皇生出“雄才大略”的心思,想要勵精圖治,恢復對倭國的完整治權。
而在他的規劃當中,日本和朝鮮兩地都要向大漢歸治,從而化夷為夏。
所以,與倭國本土的貴族早晚會有衝突。
賈珩出神想著,擁著興子光滑圓潤的肩頭,在心頭思量著對日本的打算。
以後光明天皇的性子,應該不會一直伏低做小,將來還會有變故,那時候,就要動兵,而後讓皇子前去倭國就藩。
那麼興子所生的孩子就比較重要了,承載了他的血統和倭國皇室的血脈,名正言順,。
不過,想要實現對倭國的長久歸治,需要蒸汽機研製出來,提升生產力,將日本和華夏形成一個貿易和市場、原材料的經濟共同體,達經濟繫結,文化同化的目的。
朝野也是如此規劃,如此最終才能消化這兩塊兒國土。
……
……
時光匆匆,歲月如歌,轉眼之間就到了大漢乾德元年的三月初,今日正是恩科考試舉行的日子。
前來奔赴恩科的在京舉子,大約三四千人先行考試,而後在半個月中,禮部陸續安排考取明工、明算、明經的秀才、舉子參加考試。
因為不像進士科,有完備的秀才,舉人,貢士等一系列考級。
而明工、明算、明經諸科的考試體系尚未建立起來,所以乾德元年的恩科考試,在京士子凡是有意報考明經、明工、明算諸科者,皆不限舉人,秀才,仍不限再考進士。
其中有一些年輕舉子,自然是不恥這等非兩榜進士出身的“歪門邪道”,但也有一些屢試不第的舉子,尤其一些年老的,見多了另外一條門路,自然也就動了心思。
或者說,朝廷給的說法倒是無比誘人,以後仍然不限報考進士科。
這不就是多一條路?
而神京城中,大多數舉子皆是如此作想。
自從鳳鳴三問之後,在京舉子起碼在表面上不再排斥新學,或者說,此刻的新學還在萌芽狀態,還未動搖儒學的地位,更多是對儒學的補充和滲透。
也沒有喊出什麼“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總理事務衙門,官廳——
這座軒峻、威嚴的衙門就選址在安順門左近,前後幾重進的宅院,高屋大宅,雕樑畫棟。
賈珩在這一刻,身穿黑紅緞面的蟒服,落座在一方漆木書案後,開始辦起公來。
此刻,漆木几案之上,分明摞著一沓各地遞送而來的奏報疏冊,而六部百司的官員也都排著隊在總理事務衙門進進出出,面上多見神色匆匆。
這會兒,一個錦衣府衛校尉快步進入官廳,抱拳說道:“都督,江南急報。”
賈珩聞言,面容微動,斜飛入鬢的劍眉之下,粲然如虹的目光閃爍了下,道:“拿過來。”
那錦衣府衛面色恭謹,行至近前,將手中的箋紙遞將而去,剛毅、沉靜的面容上,現出一抹思索之色。
範儀壓低了聲音,問道:“王爺,這……”
賈珩將手中的箋紙遞將過去,面色如霜薄覆,冷聲道:“江南這些人對朝廷大政不滿,於聚會宴飲之時,多生怨謗之言,而且最近拉幫結派,不知何為。”
範儀眉頭挑了挑,眸光灼灼而視,將手中的箋紙捲起,提醒道:“衛王,只怕彼燈已經開始有實質動作了。”
彼等皇親國戚已經準備醞釀叛亂,或者說匡扶漢室,攘除奸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