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總兵衙門

官署之中,一眾軍將濟濟一堂,將目光投向那蟒服少年。

賈珩抬眸看向大漢平原侯之孫蔣子寧,點了點頭,朗聲說道:“如此一來,宣大糧秣供應,當無問題。”

蔣子寧面色沉靜,溫聲說道:“這次迎敵出兵協調不順,其實還是北平經略安撫司方面,那位鄒大人畢竟文官出身,並無太多對敵經驗,凡遇敵寇來襲,根本無暇顧及,難免左支右絀,失了方寸。”

主要是讓女真入寇,在河北等府縣造成了一些劫掠財貨和燒殺之事,為此頗是引起大漢中樞的震動。

對此,幾處邊鎮都一致將罪責推給了河北經略安撫司。

賈珩點了點頭,朗聲道:“朝廷這一二年間,就會出兵遼東,宣大、北平都是出兵的主力,蔣總兵在大同坐鎮,要多加作訓騎軍,唯具機動策應之能。”

此言一出,魏王劍眉之下,目光閃了閃,暗道,一二年間就要出兵遼東?

是了,也差不多了,一二年間,大漢新政推廣南北,那時大漢國力強盛,正是與女真決一死戰之時。

蔣子寧朗聲道:“真的那一天到來,末將願率大同精兵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頭一個帶兵打進盛京。”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蔣總兵放心,待到朝廷廣發大兵之時,會有諸軍用命的一天的。”

而後,賈珩又與蔣子寧用罷午飯,又著錦衣府經歷司的經歷,對大同軍鎮中的兵丁、輜重、軍械進行點驗。

大同作為直面東虜前線的邊鎮,內部兵馬眾多,軍械以及弩矢囤積也有不少。

賈珩而後,又問道:“現今紅夷大炮,城中監造的如何?”

蔣子寧道:“軍器監最近撥付了一批紅夷大炮,上次在炮戰中大放異彩,但兩個月前,就發生一起紅夷大炮失竊之事。”

賈珩皺了皺眉,問道:“竟有此事?為何沒有奏報朝廷。”

蔣子寧點了點頭,道:“後來查證是女真的奸細收買了城中一位遊擊將軍,想要盜走紅夷大炮,但為末將手下人馬派人擒拿。”

頓了頓,蔣子寧看向那少年緊皺的眉頭,連忙解釋了一句,說道:“幸在紅夷大炮並未損失,故而想著不過是一樁小事兒,因此未曾報給朝廷,還請衛國公見諒。”

賈珩一時默然。

魏王目光閃了閃,分明見那少年面色凝重,說道:“子鈺,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賈珩劍眉之下,臉上不由現出一抹篤定,道:“女真定是在想方設法盜取紅夷大炮的機密,如果我沒有猜測,女真人應該已然監造出紅夷大炮,正在列裝艦船。”

自平安州大捷以來,紅夷大炮不僅是在守城還是海上的水戰,都曾發揮出無與倫比的軍國利器優勢,滿清高層不可能看不到。

縱然無法從大漢手裡繳獲獲取,也有可能從其他地方獲取。

魏王俊朗白皙的面容上,神色倏變,心神不由就是一驚,說道:“子鈺,那我大漢以後對上女真,豈不是再無火銃優勢?”

賈珩道:“他們能獲得紅夷大炮的途徑,大概是經過海貿,藉助荷蘭的紅夷引進至遼東,大凡戰爭,軍國重器之利,初時尚能以突然而出佔據優勢,但後續敵國多會仿造。”

其實,戰爭就是這樣,這種武器不可能一直保持優勢,因為敵人會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先進代差,就已經不錯了。

現在女真的紅夷大炮,更多還是有些笨拙、沉重的大炮,移動不便,而且產能也不大行,而大漢的紅夷大炮又經過了改進,已經能夠實現小型化,騾馬化運輸,直抵前線戰場。

魏王點了點頭,目中若有所思,朗聲道:“子鈺所言甚是,只是女真也有紅夷大炮,是否影響我大漢對女真的軍器優勢?”

賈珩朗聲道:“倒也不會,女真定然不如我大漢軍器監,生產這樣的紅夷大炮多一些。”

此刻所言,明顯對魏王又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賈珩道:“以後火銃和紅夷大炮將成為主流,待到那時,真就是胡馬不敢過陰山。”

魏王陳然點了點頭,道:“那以後我大漢軍器監,當好好發展火器才是。”

如果紅夷大炮以及火銃真如子鈺所言,在兵事爭鋒上無往不利,那軍器監在楚王兄手裡……這等機要之位放置於他人之手,實是令人心憂。

賈珩朗聲道:“兵精甲利雖好,但陛下先前說過,戰場決勝,關要還是看人。”

魏王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子鈺所言不差,是這麼一個道理。”

賈珩說著,也不多言。

蔣子寧道:“衛國公,魏王殿下,末將在衙堂中準備了酒菜,兩位還請入座用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