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崇平帝:母后,且慢!(第1/5頁)
章節報錯
金陵,寧國府
廂房之中,裡間帷幔以金鉤掛起的床榻上,冬日午後道道溫煦的日光照耀在高几擺設上。
賈珩撫著寶釵的肩頭,低聲道:“其實,也不是沒有再求婚的可能。”
其實,他南下之功不僅是收復臺灣,還有督導新政之功,前者是軍爵晉升,後者是加官。
如果崇平帝加官以贈,他再順勢請求賜婚釵黛,倒也算是順理成章。
至於瀟瀟,陪著他從西北到海上,出生入死,風餐露宿,其實崇平帝的賜婚,並無不妥。
因為寶釵畢竟是商賈之女,崇平帝給一個商賈之女賜婚給他,在外人眼中,究竟是厚愛,還是敲打?
事實上,這都沒有說,寶釵還有一個名聲在外,因為縱容惡奴打死人正在坐牢的哥哥,此外,還有一個顯眼包的媽。
是不是下次立功,崇平帝在寧榮兩府扒拉扒拉一個丫鬟,就賜婚給賈珩,這完全不合適。
反而是賈珩先為寶釵求親,落在天子眼中,才有薄待陳家宗室之女之意,合著先前說與樂安郡主情投意合,結果不緊著向天子求婚?
論年齡也是樂安郡主更為急切一些吧?
換句話說,雖是命運捉弄,但某種程度上,崇平帝賜婚陳瀟這位前周王之女,以示天家孝悌之意,恰恰是客觀事實的必然發展路徑。
而先一步給寶釵求婚,讓陳瀟再等等,只能算是賈珩的個人主觀意願,而且陳瀟也不怎麼在意這些名分。
除非賈珩一開始向崇平帝提前言明,強烈要求。
但,先前的確是因為宋皇后的事情給耽誤了,沒有來得及上疏,總不能,我,賈珩,這次功勞不賞了,要給寶釵賜婚?
不醞釀一下,比如崇平帝議起封爵之事,賈珩再順勢相請,是不大行的。
國朝的禮儀流程就是如此,崇平帝應該是下旨相詢,然後賈珩說聖上隆恩,爵顯祿榮,已無奢求封賞,唯望賜婚……巴拉巴拉。
誰知道崇平帝先斬後奏?
嗯,這個成語主體適用錯誤。
賈珩凝眸看向梨花帶雨的麗人,心底就多少有些憐惜。
這件事兒,寶釵的確有一些時運不濟的意味,他還真沒有畫餅,搞寶釵心態的意思。
還說,他搞寶釵心態做什麼?如果加上咸寧、嬋月賜婚,雅若賜婚,寶釵這是第三次了。
他也有些憐惜這個一路從微末而來的少女。
寶釵翠羽秀眉之下,那雙水潤杏眸盈盈波動,凝視向那蟒服少年,堅定說道:“珩大哥,我沒事兒的,等過年,珩大哥納我過門就是了。
她已經不奢望什麼賜婚、誥命夫人了。
就這般以妾室身份過門就是。
如果用後世兩個字形容,大抵是,麻了……
賈珩摟著寶釵的香肩,柔聲道:“薛妹妹,這次讓你和林妹妹的名分,一併解決了吧,我先上疏,敘說此事,讓宮裡有個數,省的以後又起波折。”
也是給寶釵還有黛玉一個名分了。
明年天下無戰事,而兩人年歲又漸長,不可能一直讓兩人等著,如天子敘說新政之功,就來求娶釵黛。
如果宋皇后再讓宋妍“插隊”,那寶釵可能當場黑化。
終究是錯付了。
不過在此之前,神京方面的太上皇還是不要出事兒,如果出事,他要先承受一場政治風暴的洗禮,全力應對此事,賜婚一事就不合時宜了,只能暫時押後一些。
而且,一旦真的有國喪,一段時間內,又不能婚喪嫁娶。
這……寶釵心態估計要崩。
宋皇后遇刺,天子應該會對宮中的奸邪之事提高警惕吧,總不能一個跟頭兒連續栽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