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又是半個多月時間過去。

賈珩在海晏城坐鎮半個多月,主要是與魏王陳然一同為三路兵馬供應糧秣軍需,同時派人時刻準備著東西兩路的情況。

首先是哈密衛方面,飛鴿傳書來報,謝再義已經領兵成功進駐沙州,一箭射死了在沙州的準噶爾部大將塔力臺,斬殺六七千騎,驅逐番人,築城守衛。

其次是赤斤蒙古衛,賈芳與董遷兩將,與肅州衛指揮使桂庸,絞殺聚居在赤斤蒙古衛地域兩三千蒙古番騎,最終成功佔據赤斤蒙古的廣袤疆域,衛城(今玉門)重新由肅州衛派出一個千戶所築城鎮戍。

而賈芳與董遷兩將則在賈珩隨後的命令下,向沙州衛馳援謝再義。

最後是老丈人額哲,已經與京營大將龐師立領兵進抵朵甘思(玉樹)之地,監視昌都的動向。

三路進兵迅速,因為整個青海蒙古沒有像樣的大部族,可以與漢軍相抗。

可以說,整個關西七衛原本就屬於一盤散沙之態,換句話說,每個地方聚居的蒙古部落最多也不過幾千騎,不會過萬。

這其實是常態,因為過萬的都是大部落。

是故,在面對漢軍的驅逐時,除了抵擋之外,更多還是向西逃遁,然後在準噶爾的會盟旗幟下,聯兵再殺過來。

這是由蒙古的部落特性決定,不可能幾萬人的大部落都聚集在一個地方,否則,因為牧場都能自己打出狗腦子。

故而關鍵不在臨時收復,而在於是否能夠派幾千兵馬就能守住衛城。

所以,賈珩還是要興大軍殲滅蒙古諸番主力,使其不敢來犯。

或者如草原部落的貪吃蛇遊戲,即誅殺其部落貴族以後,收服其部眾族人。

而撫遠將軍金鉉進兵不怎麼順當,從前明之罕東衛一路打了過去,所遇抵抗眾多,但西寧衛的邊軍也算節節而勝。

赤斤蒙古衛與沙州衛的相繼失守,卻讓身在哈密的溫春勃然大怒,一邊兒再次派快馬,稟告給身在博克塞爾的準噶爾汗巴圖爾琿臺吉,一邊兒召集部眾議事。

哈密城

這一日,溫春坐在堡城之中,臉色陰沉地看向遞送戰報的幾個蒙古斥候,沉聲說道:“讓人收攏部族,挑選青壯,分到諸騎手裡,咱們還要打進沙州。”

這個月,壞訊息是一個接著一個,赤斤蒙古潰逃,沙州衛的蒙古部族也潰逃,不少原屬沙州和赤斤蒙古的族長過來求援。

噶爾丹在下首,面上現出思索之色,想了想,說道:“兄長,漢人既然領兵攻打了沙州,我們不如派兵趕走漢人,聽逃回來的族長說,漢人這次來沙州的好像也不多,也就兩萬來人,這是一次戰機。”

“不多,只怕也不少,不如等父汗領大軍前來。”溫春道。

溫春終究性情謹慎,不希望在準噶爾汗領兵過來之前,出什麼變數。

而噶爾丹看似後來成為一代猛人,但現在還處於一種不成熟的魯莽狀態。

噶爾丹皺眉說道:“可兄長是哈密的總管,有幫襯其他幾衛部族的權力,應該出兵幫他們趕走漢人,不然人心就失去了。”

溫春搖了搖頭,說道:“但我們只有三萬人,就算加上這些膽怯的部族,兵馬也沒有絕對優勢,漢人剛剛打了勝仗,正是士氣高的狀態。”

噶爾丹急聲說道:“三萬人打兩萬,怎麼沒有絕對優勢呢?我準噶爾的勇士都是臉死都不怕的,怎麼能怕漢人?”

就在溫春遲疑之時,從堡城之外傳來一道渾厚的聲音,正是和碩特蒙古的多爾濟三兄弟,高聲道:“溫春兄弟,我就說吧,漢人一定會打過來的,他們就是要讓我們一路去西邊兒吃沙子去,不給我們一點兒活路!”

多爾濟憤憤說著,目光灼灼看向溫春,說道:“溫春兄弟,巴圖爾叔叔的兵馬應該到了吧?”

“我已經向父汗報過信兒了,要不了多久就領兵過來了,但路途太遠,恐怕還要一個月。”溫春說道。

兩邊兒的路途十分遠,哪怕是飛鴿傳書都要飛上不少時間。

賈珩先前不等準噶爾與和碩特,執意自己出兵,也有此由,可以打一個時間差。

“還要一個月?”多爾濟心頭就有些著急,說道:“那時候漢人就吃飽了,打嗝兒都不打了。”

意思是已經消化了青海蒙古的勝利果實。

多爾濟道:“察哈爾的人也在幫著漢人,等到一個月後,聖湖就成漢人的了。”

多爾濟道:“還有這漢軍現在駐紮在沙州,那時候這一片草場都歸了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