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誰再言和,誰就是國之奸賊,天下共擊之!(第1/4頁)
章節報錯
鴻臚寺承建的驛館之中,廊柱前後都是大漢的兵丁持矛而立,不時有呵著熱氣的兵丁往來遊弋,而在二層西廂的房間中,燈火亮起,彤彤如火。
女真此行的使者,張尚以及碩託坐在炕几上,正在用著晚飯。
碩託四十出頭,這位原本在平行時空因為與兒子擁立多爾袞被代善捆縛處死,但此刻卻是代表著女真與漢廷和談的使臣。
碩託一邊拿著竹籤剔著牙,一邊笑著說道:“別說,這漢人的廚子的手藝就是不錯,比在盛京的就是一個地道兒。”
張尚說道:“王爺,漢人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是那淮揚菜更是少有的美味佳餚。”
碩託壓低了聲音,說道:“等到我們入主中原時,我非要在府中養上十來個淮揚的廚子。”
“王爺,漢廷的官員最近已經吵起來了。”張尚忽而說道。
碩託目光閃了閃,說道:“範先生先前不是說,這些漢官就是這樣,只要一聽有和談機會,就開始心存幻想,現在果然亂成一團。”
張尚聽著碩託說著,道:“王爺,但永寧伯賈珩聽說已至洛陽,將要返京,此人不好對付。”
碩託目中寒芒閃爍,沉聲道:“就是他生擒了王叔,這人誠是我女真心腹大患。”
張尚道:“王爺不必著急,等到漢廷朝爭一起,這永寧伯也就被架到了火上烤,他一個武將站在了文臣的對立面,將來縱然一時壓過,只要戰事不利,這些人就會為了驗證自己的正確。”
碩託笑了笑說道:“還是你們這些漢人有法子。”
“王爺,這都是青史有載的舊例。”張尚笑了笑道。
……
……
開封,巡撫衙門後院
廳堂之中,忠靖侯史鼎正在與夫人周氏招待著賈珩以及一同前來的湘雲。
史鼎看向不遠處的少年,目中有著幾許熱切,低聲說道:“子玉,番薯在河南大獲豐收,記得上次與子玉相見之時,河南衙門公差吏員還牢騷滿腹,中傷子玉,如今卻全部啞口無言。”
賈珩拿起酒盅,道:“世伯,先前放歸的百姓,現在都回到鄉里,安事稼穡了吧?”
“根據罪行輕重都編練了冊子,不少都被放歸鄉里了。”史鼎低聲說道:“此事,藩司衙門原本還不同意,說用這些人為苦役修築城牆、官道,可節省民力。”
賈珩道:“先前既已承諾了百姓,就不應出爾反爾,尤其是先前方經大亂,正是重塑官府威信的關口。”
史鼎點了點頭,說道:“子玉說的是,我也是這個意思。”
周氏拉著湘雲的手,笑了笑,叮囑說道:“雲丫頭這次回去,將帶給老太太的東西送將過去。”
史鼎低聲道:“你和湘雲說話,我和子玉先去書房。”
周氏陪著笑說道:“老爺去罷。”
兩人進入書房,重新落座,下人上了茶盅,轉身離去。
史鼎目光落在少年臉上,感慨道:“子玉此去江南,整飭鹽務,平定寇虜,如今也算功德圓滿了。
這次回京以後,定然封侯,而且不是他這種三等侯。
賈珩輕聲道:“這一路的確前後奔波,幸在諸事料理停當。”
史鼎點了點頭,擔憂問道:“子玉,最近京裡議和之聲甚囂塵上,可否會影響到對虜國策。”
身為封疆大吏,一省要員,自然對中樞的動向十分敏感,正如紅樓原著所言,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賈珩如果倒臺,史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賈珩道:“世伯勿憂,現在只是一些科道起議,況且從崇平元年以來,女真什麼時候與我大漢議和?如今不過是彼等的豹變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