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濟爾哈朗:皇兄,平安州到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平安州
隨著賈珩出言相詢,那胡姓參將不敢怠慢,開口說道:“回大將軍,城中兵馬京營兩千騎軍,步卒七千,而崔節度使麾下,我等尚未查驗,至於女真動向,這幾天北面已暗派緹騎,並未發現女真入寇平安州的蹤跡。”
賈珩沉吟說道:“最近先少派探事,務必不能打草驚蛇。”
說著,看向一旁的平安節度使崔嶺,說道:“崔大人,朝廷定平安州經制兵額四萬,現在城中在籍兵丁還有多少?”
崔嶺心頭“咯噔”一下,但迎上那一雙銳利似劍的目光逼視,硬著頭皮,拱手說道:“回大將軍,城中兵馬四萬,但多久疏戰陣,朝廷未見補充,兵丁逃亡流散者眾多,下官無能,約束不力。”
說到最後,卻不知如何為自己先前的吃空額開脫,一時間吞吞吐吐,不敢多言。
賈珩面色淡漠如冰,沉聲道:“那城中還有多少兵馬,可堪為戰者又有多少?”
崔嶺面色猶豫,支支吾吾說道:“回大將軍,此事……”
賈珩冷哼一聲,斷喝一聲,打斷這崔嶺的陳辯,道:“事到如今,還想虛言相欺?來人,將此獠拿下,帶下去詳加查問、推鞠。”
在一眾邊關鎮將當中,唯蔣子寧是例外,其他幾鎮邊將全部都要被處置,至於是否會造成邊將心生怨氣,其實還好。
因為目前有怨氣都被處置的七七八八了。
崔嶺聞言,面色倏變,心頭膽寒驚懼,顫聲道:“大將軍,下官犯了何罪?”
實在沒有想到先前還笑臉相迎,親信故舊,下一刻就猝然發難。
這時,兩個錦衣府衛上前按住崔嶺的胳膊,不由分說,架著向著外間而去。
“戚將軍,即刻接管平安州城中原有幾營兵馬,悉數編練成隊,協助京營守禦城池,另外派人封鎖城池,嚴防越關而出,走漏風聲。”賈珩面色肅然,吩咐說道。
戚建輝聞言,面色一整,抱拳道:“末將這就過去。”
待戚建輝領命而去,賈珩下令京營兵馬在城中歇腳、用著晚飯,而後吩咐著兵丁將紅夷大炮架設在城頭,而後靜靜等候著清軍的繞襲。
後院,賈珩臨時徵用的一間廂房,內裡已經擺放著各式書櫃和條案,在裡廂的床榻上擺放好被褥。
陳瀟看向那伏案書寫奏疏的蟒服少年,柳眉下的清眸微動,問道:“你覺得皇太極會來嗎?”
賈珩道:“如是派大將圍攻,未必有親征便宜,平安州既下,進可撲向太原,退可截斷我軍糧道,皇太極肯定按捺不住,多半會領兵親至。”
因為這等事不可假於人手。
陳瀟眸光閃了閃,柔聲說道:“如果這次取得大勝,那麼在大同的女真主力也會聞訊驚懼,許這場戰事就能早一些結束了。”
賈珩輕聲道:“北平府那邊兒現在已經打了起來,再等他們的訊息罷。”
現在東西兩線,他這邊兒才是主力會戰,但也保不齊北平府再出什麼么蛾子。
就在賈珩在平安州州城之上用兵之時,在神京城中的崇平帝正在召見著內閣的幾位閣臣以及軍機大臣議事,準確說是分享著宣化城取得的捷報。
此役擊潰女真漢軍兩旗八九千人,以及蒙古巴林部的兩千餘精騎,斬首、俘虜七八千餘人,戰果不可謂不輝煌。
含元殿中,剛剛過了正午時分,春日午後的日光照耀在殿宇之中,在玉階地板上投映下一道道人影,正是被崇平帝派內監喚來的大漢朝一眾閣臣、軍機。
而殿中幾人則是小聲私議著。
韓癀與一旁的趙默正在敘話,並問著一旁的兵部侍郎施傑以及軍機司員杭敏,這次戰事取勝對整個戰局的影響。
此刻,京城中的捷音已經傳遍了街頭巷尾,韓癀以及兵部侍郎施傑自然也收到了捷音。
宣化城的大勝雖然沒有先前在大同城外殲滅濟爾哈朗的女真精銳那般震撼人心,但也如一場及時雨讓神京城中焦急煩躁的人心,漸漸平靜下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如韓癀一般神色欣然,南安郡王此刻在班列中,目中冷芒閃爍。
謝再義在宣化城的勝利,徹底將近日京中的輿論給壓制了下去,朝中科道言官攻訐賈珩的奏疏頓時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陛下駕到。”就在眾人心思各異之時,廊柱旁的內監扯著尖銳嗓子的聲音傳至殿中,在場的眾閣臣、軍機臉色面色一肅,驟然一寂。
旋即,從殿宇挑簾而出身形挺拔的中年皇者,面容威嚴,目光沉靜如淵,在戴權等內監的相陪下,坐在御案後的金鑾椅上。
“臣等見過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文官以韓癀為首,武將則以南安郡王為首,向著御案之後的天子行禮,雖然人數不多,但也有幾分山呼萬歲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