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範憲鬥:我有上中下三策……(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同城外五里,蔚藍如碧的蒼穹之下,大隊清軍打著一面面旗幟,身穿甲冑的旗丁簇擁著女真高層。
皇太極在多爾袞,阿濟格等人的簇擁下來,打算前往中軍大帳,忽而覺得一股被野獸盯視之感,抬眸凝望而去,看向遠處的大同城,眉頭緊鎖,冷眸如電,默然不語。
“皇兄怎麼了?”見著眉頭緊皺,臉色不虞的皇太極,多爾袞面色怔忪,輕聲問道。
皇太極不由皺了皺眉,沉聲說道:“方才隱隱覺得有人窺伺於我。”
多爾袞:“???”
不是,此刻整個戰場不知有多少人在仰觀皇兄威儀,表達崇敬之情,難道還有人窺伺著皇兄?圖謀不軌。
至於大同城,離此有幾里,那就不叫窺伺,那叫眺望。
皇太極沒有多說其他,主要也是覺得尋不到緣由,說話間進入中軍大帳,頓時周圍的清軍高層以及蒙古王公貝勒魚貫而入。
此刻皇太極在帥案之後落座下來,目光掃向在場一眾清國高層,最終落在一個黑鬚寬頜的中年大將身上,問道:“十二弟,那漢軍戰力如何?”
先前阿濟格派出的哨騎,與賈珩以及蒙古的聯軍交過手。
阿濟格道:“京營騎軍與以往不同,雖然戰力不如我們,但並無畏懼之意,仍領軍相爭。”
其實,這就是去魅,打出了自信。
經過先前殲滅鑲藍旗一戰,京營的兵馬自不必說,士氣大振,而邊軍士氣也大受鼓舞,面對女真騎軍,也不像先前那般懼女真如虎。
皇太極面色凝重,看了一眼在不遠處做侍衛打扮的濟爾哈朗,沉聲道:“漢軍經先前一勝不好對付了。”
此刻的清軍,兩白旗、正黃旗、鑲藍旗(已殘),以及漢軍鑲黃、正藍兩旗,科爾沁和內喀爾喀五部編練的蒙古八旗中的部分兵力,再加上投降而來的敖漢、奈曼、克什克騰三旗,總兵力大約六七萬人。
這個兵力多嗎?相比大同城內十一萬左右的京營步騎,再加上五萬五千大同兵馬,兵力遠遠不及。
如果再算上察哈爾蒙古的四萬多騎卒青壯,兵力甚至達到了二十萬。
但是女真對上漢軍起碼要乘以三,也就是當成二十萬兵馬來算。
從這一點兒上來看,對陣雙方旗鼓相當,甚至漢軍稍佔一些上風。
但並不是這般算的,現在漢軍蝟集在一地,還是不敢出城與女真決戰。
“十四弟,宣府那邊兒可有動靜?”皇太極目光咄咄地看向多爾袞,問道。
多爾袞沉吟說道:“前日嶽託遞送來訊息,宣化城高大堅固,難以速克,仍在尋找戰機。”
宣府是整個防區,而宣化城更是橋頭堡,如果換做尋常之將,自然防不住女真大軍來攻,但謝再義鎮守宣化城。
皇太極皺了皺眉,說道:“宣化城中兵力應該不多,如何就那般難攻?”
多爾袞道:“城中青壯抽調出來守城,可上城協助守城,說是兵馬不多,但林林總總下來可有七八萬人守城。”
這時,阿濟格冷聲道:“定是豪格所部畏懼堅城傷亡,不願拼命效死,這才遷延時日,貽誤戰機。”
其實是豪格和嶽託二人心疼手下士卒,因為以往攻城都是女真打頭陣,漢軍八旗中人附從於後,然後悍不畏死的女真人站穩跟腳以後,迅速開啟城門,而漢軍多是一觸即潰。
現在卻大不相同,謝再義發城中青壯編練成隊,協助守城,抵抗意志十分頑強,而且隨著賈珩向謝再義傳過去鄭親王濟爾哈朗所領鑲藍旗為擊潰的訊息,宣化城中將校士卒士氣大振。
這幾日,謝再義也派人向豪格、嶽託所部傳揚清軍大敗的訊息。
多爾袞沉吟說道:“皇兄,漢人原本最擅守城,我們縱然拿下也得不償失。”
道理很簡單,哪怕拿下也守不住,反而損兵折將。
皇太極點了點頭,道:“十四弟說的是!這大同也如是,如今漢軍勢必嚴陣以待,等著依託堅城挫我銳氣,然後用騎軍以逸待勞,朕偏不遂他們的意!如今先派兵先行攻打著,吸引漢軍的注意力,還得另外想別的法子突破才是。”
其實在平行時空的歷史中,皇太極最愛用的策略就是圍點打援,調動明軍,而不是在某個城池下面死磕。
多爾袞道:“皇兄明察。”
皇太極忽而面色陰沉似冰,又說道:“可惜讓額哲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