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

賈珩處置完總兵王承胤和副總兵商仲剛之後,分派京營諸將領兵彈壓城內局勢,接管太原城內的軍卒,重新編練。

待揮退了一眾將校,單獨留下巡撫顧秉和以及布政使羅景文、太原知府蔣彥三人。

倒是讓三人有些提心吊膽,儘管知道眼前的少年武侯不可能對他們這些地方官員祭起屠刀,但因為方才的酷烈氛圍,心底仍然有些異樣。

賈珩道:“三位大人,朝廷駐軍太原,要往大同出兵,京營十餘萬兵馬齊聚太原府,需要準備至少三個月的糧草,大約在二百萬石,朝廷從神京轉運,但還是希望能夠就地解決軍需輜重,而山西向來是產糧大省,府庫糧秣可還充裕?”

現在他奪了太原鎮的兵權,就是現在的兵馬大概在十二萬左右,等到後續京營六萬步卒趕至,就是十八萬兵馬,這些兵馬人嚼馬喂,每天都是不小的數量。

而等到大同以後,再加上大同的兵馬,更是有著二十餘萬兵馬,這個徵虜大將軍才有點兒國之上將的意味。

顧秉和聞言,看向一旁的羅景文和蔣彥,說道:“羅大人和蔣大人最近操持此事,羅大人向大將軍介紹介紹情況。”

這就和大領導介紹這一塊兒具體是某某負責,這一招也能將自己是下屬的角色解脫出來,如果問責,那也方便甩鍋。

羅景文面上現出難色,沉吟說道:“大將軍,下官和蔣知府先前尋了本地的米商亢以升,願意為朝廷籌措米糧,但戶部方面督辦軍糧的林部堂還未到來,不知朝廷如何徵購糧秣?”

蔣彥補充一句,說道:“亢家為臨汾富商,倉稟眾多,如果其全力協助大軍籌集米糧,籌措出糧秣不費吹灰之力。”

賈珩沉吟說道:“朝廷出兵,戶部方面已經撥付了幾百萬兩銀子,自是願意花錢購糧,但糧價要以平價購入。”

羅景文道:“平價購入?”

賈珩點了點頭,道:“縱然平價購入,因為數量龐巨,彼等商賈也有牟利空間,但據本侯所知,城內商賈聞聽大軍來此,多有藉機囤貨居奇,哄抬糧價等事,三位大人可曾知曉?”

顧秉和道:“最近米價似乎上漲了不少,蔣知府,你為知府,可曾約談幾位米糧商鋪?”

“中丞大人,此地下官也是剛剛知曉,但城中糧價上漲多為缺糧所致,以往都是拿出官糧平抑。”蔣彥道。

顧秉和皺了皺眉,訓斥道:“任由米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要求米糧商人全部不得漲價。”

蔣彥道:“下官回去就處置此事。”

顧秉和看向賈珩,說道:“大將軍,府城中關鍵還是缺糧,縱然平抑糧價,也絕非長久之計。”

羅景文說道:“大將軍,這些晉商如果見無利可圖,只怕不會欣然聽命。”

賈珩冷聲說道:“軍糧採購,不僅是商賈生意,也是國家大義,豈容爾等囤貨居奇,大發國難之財?”

羅景文聞言,心頭一凜,看向一旁的顧秉和,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一些凝重?

如果按著這位少年武侯方才的脾氣,是不是也要向商賈祭起屠刀?

賈珩面色冷冽,沉聲道:“羅大人,可向亢家傳句話,國家兵事大計,關涉社稷,朝廷不會讓彼等商賈吃虧,但也不容許不法奸商哄抬米價,讓他們商賈要顧全大局。”

羅景文聞言,面色凝重,拱手道:“大將軍,下官一定將話帶到。”

賈珩道:“顧大人,本侯在此停留不久,就要提兵開赴大同,兼理糧餉之事還需顧大人排程籌措,如能使供應不缺,本侯會向聖上為顧大人請功。”

一位巡撫,他自然不可能如對付王承胤那般動輒打殺、威嚇,而事實上這位顧秉和還是齊黨中人。

顧秉和聞言,心頭微動,拱手道:“永寧侯放心,下官竭盡全力。”

眼前之人是天子跟前兒的紅人,如果能得其舉薦,或可再進一步?

只是,他分屬齊黨,楊閣老離去之後,齊閣老蟄伏。

隨著顧秉和以及羅景文離去,整個總兵衙門再次陷入一片寂靜。

陳瀟按著繡春刀,從一旁徐徐而來,如清霜微覆的臉蛋兒上寧靜、英麗,輕聲說道:“彼等現在是懾於你方才的手段。”

賈珩道:“現在正是我威勢正隆之時,他們只能屈從。”

現在的他不僅尚方寶劍在手,還手握重兵,可以說威服自用都不為過,天子分明是嚐到了當初河南平亂的甜頭,給了他充分的自主權。

“先去吃飯吧,這會兒都有些餓了。”賈珩說著,就要拉過少女的素手。

陳瀟冷哼一聲,卻閃脫開來,面如清霜,低聲說道:“帥衙節堂,不得浮浪。”

賈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