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楚王:不知賈侯可曾見過了王妃?(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明宮,含元殿,內書房
崇平帝召見幾位軍機大臣以及內閣閣臣議事,殿中的一架錦繡山河屏風之上早已懸掛起一張草黃色的輿圖,其上描繪著邊關的局勢圖。
此外,因為戶部司掌錢糧之事尤重,故而讓戶部左侍郎林如海旁聽。
嗯,林如海這次終於趕上了集議軍國大事,看向在場眾內閣、軍機,心思多少有些複雜。
「子玉,向諸卿介紹介紹情況。」崇平帝坐在御桉之後,目光溫和看向那少年。
有子玉在,諸事無憂。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聖上,女真的兵力,除本部女真八旗之外,還有蒙古八旗以及漢軍八旗,總兵力在十五萬上下,既是傾國之戰,以興國勢,微臣以為,如我漢軍出動,女真定然以東西兩線全部出動,牽制我大漢。」
女真八旗自不必說,常備披甲旗丁六萬人,這是女真的精華和精銳,其實經過這些年的人口繁衍,如果仍如努爾哈赤時期以五丁抽一,全民皆兵,女真能夠湊出來十餘萬精銳。
至於蒙古八旗則是女真透過征討草原蒙古諸部如科爾沁以及一系列聯姻手段,編練而出的同盟軍,戰力也不低,而漢軍八旗就是遼東失陷以後的漢軍將領,再加上這些年劫掠的河北、山東等丁壯,相比而言,漢軍八旗的數量還比較多,但戰力最弱。
李瓚接過話頭,說道:「我漢軍雖然數倍於虜,可兩軍爭鋒之戰力遠遠不如,臣在河北坐鎮時,一口氣裁汰了薊鎮近半老弱,轉為輔兵,但縱然以河北諸軍,想要與女真野戰,敢於衝鋒拼殺者的部卒寥寥。」
崇平帝聞言,目光幽晦幾分,沉聲道:「國家兵制腐朽,錢糧靡費龐巨,然兵丁戰力不舉,亟需嚴厲整飭。」
南安郡王在一旁聽著,說道:「聖上,女真既見我興兵馳援蒙古而大舉進攻,是否再等一等。」
其實南安郡王比較尷尬,作為唯一一個反對賈珩出兵的宰執樞密之臣,卻又要在此旁聽。
不過,等過了今日,南安郡王就可告病假而退,但南安郡王還想看著戰事進展。
賈珩銳利目光投向南安郡王,沉聲說道:「王爺,難道女真滅了蒙古之後,就不會全線伐我?那時,女真吞併察哈爾蒙古之後,傾國而來,我大漢應對更為棘手。」
到時再封額哲的兒子為察哈爾親王,女真至此成為完全體。
南安郡王目光陰沉,道:「本王只是說出擔憂,不想河北等地的百姓再遭戰火罷了。」
他如此固執己見的反對,可以說應了那句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等到小兒大敗之後,他自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崇平帝看了一眼南安郡王,說道:「子玉,我大漢兵力幾何?」
賈珩道:「單以大同為例,有兵馬七萬,太原有兵十三萬,此外平安州節度使崔嶺統兵四萬,加起來二十三四萬兵馬。」
說到最後,賈珩都有些腦仁疼,打死他都不信會有二十多萬兵馬,這裡面水分很大。
不過,太原因為是三晉大地的門戶,有守衛京畿之重任,常備兵馬一直很多,這個應該不會太離譜。
其實西線許久沒有戰事,將校懈怠,兵馬許多都不能滿額。
李瓚道:「太原之地含山西都司的三萬衛所兵馬,其實不少都是軍戶,但近些年北方旱蝗連綿,朝廷撥以米糧供養,不論戰力,錢糧消耗也幾與戰兵無疑了。」
提及此處,戶部尚書齊昆皺眉說道:「只怕三鎮兵丁也有虛報,太原不當邊關之重,能有八萬兵馬在編,就不錯了。」
崇平帝沉吟片刻,冷聲說道:「百萬邊軍,朝廷邊防每年耗費錢糧不知凡凡,如能使蒙古內附,精兵簡
政,要為朝廷節省多少錢糧?」
賈珩看了一眼天子,暗道,天子就惦記這個餅了,又大又圓又香甜是吧?
南安郡王臉色澹漠如霜,此刻已經不怎麼想說話。
李瓚沉吟片刻,說道:「聖上,北平方面經過整飭,都司兵馬員額定製四萬,薊鎮有八兵馬,宣府六萬,如果警情一起,山東方面還能派兵馬支援,應無大礙。」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漢軍就是這麼菜,看著數額再多,但真正交手,大多時候不堪一擊。
當然人多勢眾,膽氣更壯一些。
賈珩走到輿圖之前,道:「李閣老,北平方向還是以守禦為主,如女真來攻,大抵應是以女真精銳為主力,漢軍八旗為僕從,集合兩三萬人南侵,彼時燕趙之地堅壁清野,與敵纏鬥,如果此地能吸引更多兵力,西邊兒局勢也好應對一些。」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就是區區兩三萬人,大漢都有些抵擋不住,只能依託城池堅守。
此刻,韓癀以及趙默看向正在議事的幾人,面上都是凝重不已。
賈珩問道:「北平安危重在宣府,宣府總兵姜瓖,能否抵擋住女真的攻勢?」
此方世界也有不少平行時空的人物,如太原總兵王承胤,曾在平行時空的明末為宣府總兵,而姜瓖則是明末的大同總兵,當然也未必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