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沈邡:而方堯春尤其可恨!(第1/3頁)
章節報錯
金陵,寧榮街街口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那錦衣華服的少年在緹騎的簇擁下,近得前來,翻身下馬,將韁繩丟給一旁的錦衣親衛李述,迎向沈邡帶著絲絲驚異的目光,沉聲道:“沈大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沈邡迎上前去,道:“賈侯,這些國子監的監生,聚集在國子監門口妄議中樞國策大計,下官在此勸導一應監生。”
這時,方堯春也大步近前,拱手道:“賈侯。”
賈珩打量了一眼方堯春,冷聲問道:“方大人在此何事?”
不等方堯春回答,沈邡開口說道:“下官來此之時,方大人正在與士子在一塊兒,似是要尋找賈侯給一個說法。”
方堯春急忙辯白道:“賈侯,制臺大人誤會了,下官只是在勸導著國子監的監生,解說朝廷的政策。”
賈珩皺了皺眉,沉聲道:“方大人,監生不諳世事,你難道也不知曉?你一個革職的官員,竟然在此與士子攪合在一起,試圖抹黑朝廷國策大計,是何居心?”
方堯春聞聽此番指責,目瞪口呆。
這沈邡和小兒兩人蛇鼠一窩,就咬死了說他煽動著士子鬧事是吧?
賈珩說著,按著腰間的寶劍,玄色披風隨風獵獵作響,凝眸看向不遠處計程車子,輕聲道:“本侯永寧侯,爾等有何關於科舉化域的意見,可以提將過來。”
此言一出,眾人都看向那身形挺拔的少年,臉上多是現著懼色。
以賈珩如今的名頭,尤其是在江南金陵的數次戰事中戰功赫赫,難免讓人心生畏懼。
邵象先沉聲道:“賈侯,我等並非鬧事,只是想要一個說法,分省之後,科舉取士如何定計,我等是否會被縮減取士名額?”
“分省一事除卻疆域劃分,還牽涉刑名、錢糧、科舉等諸制,這些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賈珩沉聲道。
“單以在場諸位關注的科舉一事,原則是不變動,依然按南卷取士,但本侯這兩天在思忖,是否將安徽一省的名額划進北方,但又擔心以江南士人之文氣靡盛,是否侵奪原北方士子的登科機會?此事還在猶豫是否向天子上疏。”
在場之人聞言,面色微變,心底都不由開始泛起了嘀咕。
說是南四北五,差著一成,名額好像也沒有太多相差。
但其實不然,由於北方連年大旱,天災連綿,中小地主供養的讀書人數量減少,是故讀書人整體數量遠遠不如江南士人,是故兩相比較,取中難度較低。
而加上南方士子自詡南方文華蓋世,比之北方士人在科場之上更具優勢,如果劃至北方,無疑也更容易取中進士。
如果劃為北方……
一些進京趕考了好幾次的年齡大一些的監生,心思已經開始活泛起來。
賈珩道:“但究竟是原則不動,還是一併劃為北方,此事尚需論證,但縱然不劃,也如往常南省取士一樣同等錄取,爾等又是聽了哪裡的謠言?”
為首的邵象先面色變了變,觀察了一下左右的神色,見著隨行的監生都有退卻之意,心頭暗道一聲不妙。
邵象先道:“這幾天監舍中都是這般傳聞,也不知是誰第一個人開始提及此事。”
邵象先則有些不死心地問道:“那錢糧又該如何收繳?”
賈珩道:“錢糧收繳變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爾等身為讀書人,受學中祿米供奉,而不事稼穡,可知錢糧從出幾何?”
在場監生臉色微頓,不知從何回答。
賈珩道:“當然,這些不知曉也並無不脫,多有朝中藩司官員經手籌劃,爾等如是想問,可去問問家中長輩或是前往藩司問問衙中員吏,如是念及生民之艱,科舉高中,為官之後勿忘今日之問。”
話說,都這麼久了,過來安撫監生的李守中怎麼還沒有來?
邵象先面色沉靜,一時默然。
賈珩道:“既然諸位再無疑問,本侯倒要問問諸位,爾等到寧榮街來圍攻本侯,究竟是何用意?爾等可知圍攻欽差行轅,是何等罪名?”
“來呀,將為首鬧事者,積極參加者以及主謀之人拿下錄名,呈送禮部,禁考一科,明年不許參加春闈。”不等在場眾人多言,賈珩沉喝一聲,沉聲說道。
此言一出,在場國子監監生無不心頭一凜,禁考一次,這代價可就大了。
那下次再考就要等三年之後了,而這種懲罰不可謂不重。
就在一眾監生戰戰兢兢之時,從街道盡頭來了一輛馬車,從車廂中挑簾下來了一個細眉深目,氣度飄逸的中年書生。
正是李守中。
不得不說,能生出李紈這樣蘭心蕙質、秀外慧中女兒的李守中,形象氣質的確是沒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