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含元殿

這種沉寂並沒有持續太久,就被科道言官終結。

“臣,山西道御史王學勤,彈劾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趙翼……”

議完了相關罪臣,關於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趙翼的問題,再次擺到了朝堂百官面前。

作為管領工部事的閣員,手下兩位堂官都涉及案中,可謂難辭其咎。

此刻,都察院的御史率先開炮,對內閣大學士趙翼進行彈劾。

“呼啦啦……”

原本剛剛安靜片刻大的科道言官,紛紛出列彈劾、奏事。

賈珩冷眼旁觀著這一幕,思量著趙翼去位後的朝局變化。

就在科道相繼彈劾告一段,在內閣幾位閣臣班列中的趙翼拱了拱手,一撩官袍,跪將下來,將烏紗帽摘下,放在一旁的地板上,象牙笏板橫舉,叩首道:“聖上,臣趙翼老邁昏聵,不識賢愚,不能敏察潘、盧二人欺上瞞下,致使其作下塌天之禍,臣有失察之責,懇請聖上允臣乞骸骨,告老還鄉。”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寂靜。

崇平帝面色淡漠,不置可否。

過了片刻,將目光掠向楊國昌、韓癀等內閣閣臣,沉聲道:“諸卿以為當如何處置?”

可以說,在每一次朝議過程中,科道言官都是問題的發起者,但真正做決定的其實是內閣與九卿。

六部的事務官,反而於彈劾一事上頗為謹慎。

即大漢的朝局,「起之於言路,斷之於廷臣」,當然天子也可直接首允科道御史的彈劾奏疏。

然而,此刻內閣卻無一人主動出言。

自禮部尚書賀均誠致仕以外,如今禮部尚書至今空缺,只是因為真正執掌部務的是兩部侍郎,倒也不影響政事。

此事也不是沒有人上疏讓天子廷推人選,但都被留中。

現在又去一位工部尚書,勢必還要廷推。

可一位閣臣去位,誰知天子如何作想,說不好萬一趙翼沒走,那時得罪一位同僚,平白為己方樹敵。

而且也容易被懷疑有著私心。

就在內閣眾臣,緘默不言之時,崇平帝卻忽而將一雙灼然目光投向賈珩,開口問道:“賈卿,你為此案主審,又為軍機大臣,對此案細情知之所深,以你所見,工部尚書趙翼涉案几許,應如何處置?”

賈珩原本正面無表情地看戲,驟然聽到崇平帝點著自己的名字,心頭一驚,連忙出得班列。

他其實在想著要不要為趙翼說上一句公道話。

先前趙翼妻子過來求情,他義正詞嚴的拒絕,但事後卻未必不能為其說一句公道話。

而天子此刻問他,究竟又是何意?

趙翼夫人鄔氏至榮國府求情之事,天子是知道的,並因此封賞了可卿。

按說不該問著他,徑行發落就是,但偏偏問著……

賈珩心思電轉,已明瞭崇平帝的用意。

趙翼的政治生命,還沒有結束!

或者說,天子還需要一位不群不黨的工部尚書平衡朝局。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如果工部尚書去職,朝廷勢必要廷推工部尚書人選,彼時,將引來齊浙兩黨的政治博弈,好不容易安定的政局將再起波瀾,而且引向不可測的境地。